返回第10章 名声大噪(1 / 2)1977:一切从错爱开始首页

省城干部们匆匆而来,又是匆匆而走,风风火火离开仁和村,踏上了回返省城的行程。

仁和村相距省城西安其实并不多远,直线距离也就不到二百公里的样子。

问题在于,这年代可压根没什么高速路,即便国道建设,同样也是相当落伍,开车一路不停,不出任何麻烦,最保守估计也得4个小时行程。

罗公安和公社民兵们也看押着众知青离开。

事态发展到了这一步田地,6名知青都是悔断了肠,尤其那4个男知青,直把女知青张燕娥、李霜两人要恨死。

然而这种事情,一味埋怨两个女知青,此时又有什么意义。

无知可笑没罪,贪婪狂妄又有着与身份完全不符的自大野心,明明已经事情败露之际,却仍然心存侥幸不知悔改。

这才是他们真正惹恼了陆一帆,被陆一帆下狠手反击的原罪。

造谣生事,恶意抹黑国家高考制度严肃性,骨子里抗拒劳动,瞧不起广大农民群众,为达到回城目的不择手段……

有了这么多的罪状当前。

以眼下年代特殊氛围,这六个知青完蛋了。

多一半可能,真要被送往某处劳改农场,以真正繁重艰苦的劳作,好好去接受三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思想改造吧!

这就叫,人狂自有天收。

为了回城、脱离农村插队劳动的苦海,他们不惜以身试法,挑战做人底线。

岂不知等再过一两年,知青回城政策便会彻底放开。

彼时全国知青都会享受无条件回城待遇。

而且只要遵从相关政策回城报到。

基本上都会转化为城市待业青年。

或早或晚,也都能被安排上一份工作。

当然,工作好坏就谈不上了,那自然是有关系会托门路者,才能够抢到最稀缺的好工作岗位。

而随着城市待业青年大军不断膨胀。

国家改开政策也将进一步释放活力。

到了那时,大批量分配不到好工作,又或者不甘沉沦,但又考不上大学的待业青年们,将会或主动、或被迫,涌入摆地摊,当倒爷,干个体户,等等一系列更加新鲜有活力的准市场经济圈子。

进而。

这一群群,原本对未来,对前途,看不到什么光明和希望的群体。

冷不丁间反而成为了改开大潮开启之后,社会上的首批最富有群体,经济上成为了先富群体,成为了应国运而起的首批时代弄潮儿……

借用一句老祖宗的名言形容。

那便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对生活不放弃,未来就永远充满着成功的希望。

所以,再扯什么知青苦、知青难,抛开外部大环境,只谈某一单独群体的得与失,那就是耍流氓的诡辩,是个超级冷笑话。

实在就是,咱们家里太穷了。

外部列强环伺。

东西对峙的两大阵营都视我方如仇如寇。

彼时彼刻,全国上下,谁人不生活艰难,谁又不是,睁开眼便要为一日三餐柴米油盐酱醋茶犯愁。

建国短暂三十年,人口从4亿多一跃飙增到了9亿多。

养活如此海量人口,谁不难?!

但即便是如此,我们最起码也没变成印三家那德性对吧!

这么穷,这么艰难日子,然而又是什么源动力驱使,让国人都变得如此能生?

就因为,大家都相信人多力量大。

就因为,全民对未来始终都充满着希望。

即便被外界孤立,几乎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那又怎样?

真正在肩负起国运重担砥砺前行者,始终在默默咬牙坚挺着,他们却从未向外界不停大喊大叫日子太苦太累,反而更坚定了苦我一辈人,子孙后代便会少吃些苦的信念。

这一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