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寂静的营帐之中,张飞瞪大了双眼,满面悲愤,手中的剑闪烁着寒光,映照着他那扭曲的面容。他高举剑,朝着自己的脖颈狠狠地劈去,企图以死谢罪。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备一个箭步冲上前,紧紧抱住张飞,那双坚定的眼神中充满了哀求与决绝。他用尽全力,一把夺过张飞手中的剑,狠狠地掷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刘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缓缓说道:“古人有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想我等三人桃园结义,誓言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日虽然失去了城池和家小,我又怎能忍心看着贤弟你中途离去?城池本非我所有,家眷虽被敌所陷,但吕布并非暴虐之人,必定不会加害于他们,我们可以商议计策来营救。贤弟你只是一时之误,又何必急于舍生取义呢!”
刘备的话音刚落,他的眼眶已满是泪水,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关羽和张飞俱是感动,泪流满面。
在袁术得知吕布攻占了徐州之后,便连夜派遣使者赶往吕布的营地,承诺给予吕布丰厚的援助:五万斛粮食、五百匹战马、一万两金银和一千匹彩缎。目的是说服吕布一起夹击刘备。
吕布知其来意后,心中大喜,立即命令高顺率领五万精兵,悄悄绕到刘备的后方,准备发起突袭。然而,刘备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趁着连绵的阴雨天气,迅速撤军,放弃了盱眙城,打算向东前往广陵。
等到高顺的军队到达时,刘备的军队早已撤离,只留下了一座空城。高顺与袁术的将领纪灵会面,便向他索要袁术许诺的财物。纪灵却推诿道:“将军暂且回军,容我回去见主公商议此事。”
高顺无奈,只能告别纪灵,返回自己营地,参见吕布并详述了纪灵之言。吕布正迟疑间,忽有一封来自袁术的书信送到他的手中。
吕布手握袁术的书信,眼神中流露出疑惑和愤怒。书信中的内容明确表示,虽然高顺已经到来,但刘备尚未被消灭,因此袁术所许诺的财物将会在刘备被擒之后才会兑现。这无疑是对吕布的挑衅和蔑视,让他感到了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耻辱。
吕布的怒火在胸中燃烧,他怒骂袁术背信弃义,当场就想要起兵征讨袁术。但他的谋士陈宫却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将军息怒。”陈宫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他在帐中踱步,继续说道,“袁术占据寿春,兵多粮广,实不可轻视。此时起兵,未必能取得胜利。依我之见,不如邀请玄德返回小沛,让他成为我们的助力。日后,我们可以让玄德担任先锋,先取袁术,再取袁绍,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纵横天下,无人能敌。”
吕布听后,沉默了片刻,最终被陈宫的计策所说服。他决定放下对袁术的愤怒,转而派遣使者携带书信,邀请刘备返回小沛。
且说刘备带领军队向东进发,准备夺取广陵,途中却被袁术突袭劫寨,刘备军队损失惨重,兵力折损大半。就在他带着残兵败将返回盱眙之时,恰好遇到吕布派遣的使者,使者呈上了吕布的书信,刘备展信阅读,脸上露出了喜悦之情。
关羽和张飞见状,却皱起了眉头。他们深知吕布的为人,对他的诚意表示怀疑。关羽沉声说道:“吕布乃是无义之人,三姓家奴,如何可信?”张飞也随声附和,表示不应轻信吕布。
然而,刘备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回答道:“吕布既然以善意待我,我们又何必怀疑他的诚意呢?”最终,刘备决定接受吕布的邀请,返回徐州。
为了打消刘备的疑虑,吕布先派人将刘备的家眷送回。甘夫人和麋夫人见到刘备后,详细叙述了吕布如何派兵守护他们的住宅,严禁他人进入,并且时常派遣侍妾送来生活所需,从未有任何短缺。
刘备对关羽和张飞说:“我就知道吕布不会伤害我的家眷。”于是,他决定进城去感谢吕布。然而,张飞对吕布的恨意未消,他不愿意随刘备一同前往,便先行护送两位嫂子前往小沛。
刘备独自进入城中拜谢吕布,吕布见到刘备,便说:“我并非想要夺取城池;只因其弟张飞在此酗酒杀人,我担心会发生意外,所以才来守城。”刘备回答道:“我一直就有意让贤兄管理此城的。”
吕布假意称应由刘备继续管理徐州。刘备坚决推辞,最终返回小沛驻扎。关羽和张飞心中对此感到不平,认为吕布此举是对刘备的不敬。
刘备对他们说:“我们现在需要屈身守分,等待时机,不可与命运抗争。”此后,吕布派人送去粮食和绸缎,两家关系因此和好。
却说寿春的袁术府中,袁术设宴款待着麾下的将士们。正当酒酣耳热之际,有探子来报,孙策征讨庐江太守陆康,大获全胜,已经班师回朝。袁术听后,心中大喜,立即召唤孙策前来。
孙策进入宴席,跪拜在堂下,向袁术行礼。袁术询问其辛劳,一番寒暄之后,便让他起身,坐在自己身边,一同参与宴席。孙策自从父亲孙坚去世之后,便退隐江南,以礼贤下士之姿广结良缘。后因陶谦与孙策的母舅,丹阳太守吴景不和,孙策便将母亲和家属迁往曲阿居住,而自己则投奔了袁术。
袁术对孙策颇为喜爱,常在人前赞叹:“如果我有儿子能像孙郎一样,就算死了也无遗憾!”因此,袁术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让他领军攻打泾县的大帅祖郎,并且取得了胜利。见到孙策如此勇猛,袁术再次派遣他攻打陆康,如今孙策又大胜而归。
当日宴会结束后,孙策回到了自己的营寨。他在宴席上感受到袁术的态度颇为傲慢,这让他心中郁结难舒。于是,他决定走出营帐,漫步于中庭之下,借月光来舒缓自己的情绪。
孙策走着走着,心中不禁想起自己英勇的父亲孙坚,以及自己目前的处境,感慨万千。父亲如此英雄人物,而自己却沦落至此,寄人篱下,不觉悲从中来,放声大哭。
就在这时,一人从暗处走出,笑声爽朗,打破了夜晚的寂静。那人走进月光,见孙策泪流满面,不禁大笑问道:“伯符,你为何如此悲伤?”
孙策抬头一看,发现说话的人是丹阳故鄣人士,姓朱名治,字君理,曾是孙坚的从事官。孙策擦拭泪水,邀请朱治坐下,说道:“我之所以哭泣,是因为我恨自己不能继续父亲的遗志。”
朱治回答道:“你为何不向袁术借兵,前往江东,以救援吴景为名,实图大业,何必要长期屈居人下呢?”
二人正商议间,突有一人闯入,说道:“你们所计划的,我已经知道。我手下有精壮士兵百人,愿意暂时帮助伯符一臂之力。”孙策看向来人,原来是袁术的谋士,汝南细阳人士,姓吕名范,字子衡。孙策大喜,立刻邀请吕范坐下,一同商议大计。
吕范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只怕袁术不会轻易借兵给我们。”孙策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回答道:“我手中有父亲留下的传国玉玺,可以作为抵押。”
吕范听后,眼中亮起了希望之光,说道:“袁术一直渴望得到这传国玉玺,如果以此作为抵押,他必定会同意借兵。”三人就此商定了计划。
次日,孙策进入袁术的府中,跪地哭泣,向袁术表达了自己的困境:“我未能为父报仇,如今我的母舅吴景又受到扬州刺史刘繇的逼迫。我的老母和家小都在曲阿,恐怕他们将会遭到不测。我希望能借得明公的雄兵数千,渡江去解救探望他们。我知道明公可能不信,所以我带来了亡父遗留下的玉玺,权且作为抵押。”
袁术听说孙策带来了传国玉玺,立刻接过来仔细观看,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喜悦。笑道:“我并非真的想要你的玉玺,只是现在可以先留在我这里。我愿意借给你三千士兵和五百匹战马,帮助你平定局势。事成之后,你要尽快赶回来。考虑到你目前的职位卑微,难以掌权领兵,我会上表推荐你担任折冲校尉和殄寇将军,让你尽快领军出发。”
孙策听后,感激地拜谢袁术,随后便开始准备领军。他召集了朱治、吕范以及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人,选择了一个吉日,正式起兵出发。
孙策领军行至历阳,远远望见一队人马前来。走在队伍最前方的人,风度翩翩,仪表不凡,他见到孙策,立刻下马行礼。孙策定睛一看,认出这位英俊的将军正是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原来,当年孙坚起兵讨伐董卓时,曾将家迁至舒城,孙策与周瑜同年,两人因此结为兄弟。孙策比周瑜大两个月,因此周瑜以兄长的礼节对待孙策。周瑜的叔父周尚是丹阳太守,此次周瑜正是前往探亲,没想到在这里与孙策相遇。
孙策见到周瑜,心中大喜,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计划和心中的忧虑一一向周瑜倾诉。周瑜听罢,当即向孙策表示:“我愿意倾尽全力,与你共同谋划大业。”孙策听后非常高兴,回应道:“有了公瑾你的帮助,我们的大业必成!”随即,孙策便让周瑜与朱治、吕范等人相见,介绍他们认识。
周瑜对孙策说:“我兄长想要成大事,可知道江东有两位张先生吗?”孙策询问:“哪两位张先生?”周瑜回答:“一位是彭城的张昭,字子布;另一位是广陵的张纮,字子纲。他们两人都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因为避乱而隐居在这里。我兄长为何不聘请他们呢?”
孙策听后非常高兴,立即派人携带礼物前去邀请,但两人都婉拒了。于是,孙策决定亲自前往他们的住处,与他们交谈后非常愉悦,极力邀请他们出山,最终两人答应了孙策的请求。
孙策随即任命张昭为长史,兼任抚军中郎将;张纮为参谋正议校尉。他们一起商议攻打刘繇的事宜。
刘繇,字正礼,出身于东莱牟平,身为汉室宗亲,他是太尉刘宠的侄子,兖州刺史刘岱的弟弟。他曾经担任扬州刺史,驻扎在寿春,但因为袁术的逼迫,被迫渡过长江,撤退到了曲阿。
当刘繇听说孙策的军队即将到来时,他立刻召集了手下的众将,急切地商议应对之策。
刘繇的部将张英在商议中提出:“我愿率领一支部队驻守牛渚,即使敌军有百万之众,也难以接近。”他的话音未落,帐下突然有一人高声响应,愿为前部先锋。
众人目光转向这位请战的将领,原来是东莱黄县人氏太史慈。太史慈自从解了北海之围后,便投奔了刘繇,被留在帐下。今日听闻孙策来袭,他主动请缨,愿意担任先锋,对抗孙策。
然而,刘繇对太史慈的请战并不赞同。他对太史慈说:“你年纪还轻,尚不足以担任大将,只需留在我身边,听从命令。”太史慈听后,虽心有不甘,但只能遵命退下。
张英领兵到达牛渚后,立即在邸阁积存了十万石的粮食,准备长期坚守。孙策率领军队抵达牛渚,两军在牛渚滩上相遇。孙策策马而出,准备与张英对话,但张英却破口大骂,毫无和谈之意。见此情景,黄盖立即挺身而出,与张英交战。
战斗不过数个回合,张英的军队突然出现混乱,有报告说寨中有人放火。张英大惊,急忙回军查看情况。孙策见状,立即抓住机会,引领军队上前掩杀。张英见局势不利,只得放弃牛渚,向深山逃去。
原来在张英的营寨后放火的,是两位勇猛的将领:一位名叫蒋钦,字公奕,来自九江寿春;另一位名叫周泰,字幼平,来自九江下蔡。这两人都是因为世道混乱,聚集了一批人马在洋子江中劫掠为生。他们听闻孙策是江东的豪杰,善于招揽贤才,因此特意带领了三百多人前来投奔。
孙策见到蒋钦和周泰,心中大喜,立即任命他们为军前校尉,让他们加入自己的军队。在收复牛渚邸阁后,孙策的军队获得了大量的粮食、军器和投降的士兵四千余人,实力大增。随后,孙策便率领军队向神亭进发。
却说张英败回见刘繇,刘繇愤怒地想要斩首张英。然而,谋士笮融和薛礼劝阻刘繇,建议暂时免死,让张英屯兵零陵城,以拒敌军。刘繇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自己则亲自领兵在神亭岭南下营,而孙策则在岭北下营。
孙策向当地的土人询问:“附近的山上是否有汉光武帝的庙宇?”土人回答:“有庙宇在岭上。”孙策说:“我昨晚梦见光武帝召见我,我将前往祈求他的庇佑。”
长史张昭听后劝阻道:“不可。岭南是刘繇的营寨,那里可能有伏兵,我们怎能轻易前往?”孙策却回答:“我相信神人的庇佑,我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于是,孙策披挂上甲,拿起长枪,骑上战马,带领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十三骑,出寨上岭,前往光武帝庙宇焚香。
孙策下马参拜光武帝庙宇,完成仪式后,他向前跪下,虔诚地祈祷:“如果孙策能够在江东建立基业,复兴我父亲孙坚的事业,我就会重修庙宇,四季祭祀。”祈祷完毕,孙策走出庙宇,骑上战马,回顾众将说:“我想翻过岭去,探查刘繇的寨栅。”
众将都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不可轻举妄动。然而,孙策并不听从他们的劝告,执意要亲自去探查敌情。于是,他带着众将一同上岭,向南望去,只见村林茂密。
早有伏路的小军发现了孙策等人的行踪,迅速飞报给了刘繇。刘繇分析道:“这必定是孙策的诱敌之计,我们不可追击。”然而,太史慈却兴奋地说:“现在正是捉拿孙策的大好时机,怎能错过!”
太史慈并没有等待刘繇的将令,他自作主张,披挂上马,手持长枪,大叫道:“有胆气的人,都跟我来!”然而,其他将领并没有跟随他。
只有一个年轻的小将回应道:“太史慈真是一位猛将!我愿意助他一臂之力!”说完,他拍马跟随太史慈而去。其他将领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却说孙策在岭上观察了半晌,直到确定没有伏兵,才回过头来准备下山。就在他刚刚走过岭时,只听见岭上有人大喊:“孙策,你休想走!”孙策回头一看,只见两匹战马从岭上飞驰而下。
孙策立刻将十三骑一字排开,他横枪立马于岭下,准备迎战。太史慈在岭上高声叫道:“请问哪位是孙策?”孙策回答:“我就是孙策。你是何人?”太史慈回答:“我就是东莱的太史慈,特来捉拿孙策!”
孙策听后笑道:“即使你们两个一起来对付我一个,我也不怕!如果我怕你们,那就不是孙策了!”太史慈也笑着说:“即使你带领所有的人都来,我也不会害怕!”说完,他纵马横枪,直冲向孙策。
孙策挺枪迎上,两匹战马交战在一起,激战五十回合,却始终无法分出胜负。程普等人暗暗称奇,对于孙策的枪法赞叹不已。
太史慈见孙策枪法毫无破绽,于是决定假装败退,引诱孙策追来。太史慈并没有选择从旧路上岭,而是转过山背后,消失在孙策的视线中。
孙策见太史慈败退,大喝道:“逃走的不算好汉!”太史慈心中暗自盘算:“这家伙有十二个随从,我只得一个,即使活捉了他,也容易被其他人夺走。且再引他一程,让其随从找不到我等,才好下手。”
孙策哪里肯放弃,一路追击,直到平川之地。太史慈兜转马头,再次迎战,又战了五十回合。孙策一枪刺去,太史慈巧妙地闪过,顺势夹住枪杆,并反手刺出一枪,孙策同样闪过,夹住枪杆。两人用力一拖,竟然双双从马上摔了下来。两匹战马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两人弃了长枪,开始揪住对方厮打,战袍被扯得粉碎。孙策手快,从太史慈背上拔出短戟,太史慈也拔下了孙策头上的头盔。孙策用短戟刺向太史慈,太史慈用头盔遮架。
就在孙策和太史慈激战正酣时,突然喊声从背后响起,原来是刘繇的接应军到达,约有千余人。孙策见状,顿时慌乱起来,而程普等十二骑也及时赶到,加入了战局。
孙策和太史慈方才罢手,太史慈在军中讨了一匹马,取回自己的长枪,再次上马,直冲孙策而来。孙策的马则被程普收得,孙策也取枪上马,准备迎战太史慈。
刘繇的千余军队和程普等十二骑在神亭岭下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喊声震天,战斗愈发激烈。此时,周瑜也及时领军赶到,加入了战团。刘繇则亲自带领大军杀下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