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河阴风云 第四节:未雨绸缪(1 / 2)天不假年:神机明决首页

时光倒回十多年前。费穆,自幼在京师洛阳长大。身长六尺有余(南北朝一尺24.2厘米到29.6厘米,大概178厘米),双臂孔武有力,性格强硬刚烈,对经书和史书颇为了解,典型的将门子弟。父亲南征时牺牲,于是他就承袭了五等男爵。虽然在这王爷遍地走的京城他这爵位不算什么,但是费穆从不为此自卑,严肃公正非常有原则,认为自负大才,早晚必然功成名就。先前被尔朱荣扔进黄河的胡太后的大舅舅贵为刺史(相当于高官),还仗着自己的外戚身份在地方胡作非为,费穆当时身为长史(类似幕僚秘书)不惧权贵敢于震慑。这胡后的舅舅害怕费穆自此消停。费穆也因工作成绩出色升职为太守(相当于市长),后面被调到离洛阳非常近的河阴任县令,也是在回京城述职的途中他遇到了每年夏天都要随父亲南下入京的尔朱荣的车队。

就像尔朱荣见元天穆那样,费穆见到尔朱家车马队伍齐整也不禁好奇,是哪位部落酋长能让自己队伍这么井然有序。只见一风度翩翩的少年从墨玉宝马下来,标准的汉人束发配上铜色发簪,帽子正中央镶着一块白玉,玉上图案为两凤相对。此人面容洁白,眼神犀利,爽朗的笑容挂在脸上。墨绿色的汉服上狮虎成群,袖口带一丝艳红,行为举止端庄大方。若不是近看他那长相带有些契胡特色,这玩玩全全就是一汉人世家大族的公子,跟这纪律严明的车队怎么都联想不到一块,后来一问尔朱荣小自己二十岁,费穆过了而立之年不禁感慨,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与郑季明不同的是,二人都是军武出身,自然是真的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也从不谈论什么经学,只说行军打仗的事情。

两人边走边聊聊到开心处,尔朱荣又拿出之前对郑季明的那一套,差人到车上取东西送与费穆。

“费令长(称呼县令),相逢即缘啊,天底下的知己少之又少,能与君畅谈实在是三生有幸。我们秀容不像洛阳有那么多天才地宝,但是盛产牲畜,这里有一件用黑羊毛制成的衣裳,纵使在洛阳也能卖个好价钱。当然,你我的情谊是无价的。一点心意不成敬意。”费穆本身就是好名利之徒,非常干脆地接受了尔朱荣的礼物。当然,他也不是谁的礼物都收。现在朝局不稳,北有柔然侵扰,南有萧梁来犯。自己是将门之后,指不定哪天派去北边,尔朱荣很有将帅的才能还能帮上自己。

“天宝(尔朱荣字)老弟,这么客气。以后若是有什么帮得到的地方还望老弟千万别客气,尽管问在下。”

“那,晚辈就不客气了。”

“哈哈哈哈哈哈。”二人齐声大笑,在洛阳城北进门告别。

往后的这些年,费穆同郑季明一样,没少透露京城朝廷的消息。但是,不同的是费穆非常的主动,甚至把称呼从一开始的老弟变成了贤弟,又变成天宝,再后来是将军、大都督,对尔朱荣愈加尊敬,尔朱荣自然也是对他越发欣赏。

时间来到524年六镇之乱爆发,距离河阴之变还有4年的时间。费穆率领部将一边在孤城拼命抵抗叛军围攻,另一边等待朝廷允诺的增援,但是道路阻塞,援军迟迟未到。这边已经抵不住了。

“怎么办,怎么办?难道我要成夏侯渊(曹操称派援兵到汉中结果没到被五虎上将黄忠杀死)第二了吗?此地离秀容不远,就投奔尔朱荣吧!”在这关键的时刻,尔朱荣救了他一命。自己本是战败逃亡,却被皇帝免去了罪责。从那时候起,费穆就觉得自己的命运算是彻底和尔朱荣捆绑到了一起。

直到河阴之变的前夕,胡太后派费穆驻军预防尔朱荣南下。

“我本想领着部下投降,但是思来想去,万一部将之中有胡太后派来监视自己的人那就麻烦了。胡太后身边的人不会不知道尔朱荣对我有救命之恩。不是想我去劝阻进兵,就是想我们自相残杀。保险起见,我就一个人跑吧。”费穆抛下大军,之身前往尔朱荣军营投降了。

费穆的选择没有错,尔朱荣一直信任着他,见面不久就私下在军帐之中告诉了费穆自己打算禁军洛阳把控朝政的计划。

“大都督,您现在兵马不过万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