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九,等第一批菌菇苗出白点了的时候,第二批准备的菌土也发酵的差不多了,作坊里热火朝天地忙活。
来干活儿的村民对这一情况无不惊奇,有那头脑活络的,当即就想到了这东西多能赚钱。
但是想也没什么用,李桃开的条件好,但是也是有要求的,上工前一天就跟所有人签了“用工合同”,里面除了讲明双休、薪资等等的事情以外,更重要的是讲明所有人不能将作坊里的技术外传,一旦外传被发现,主家有权报官追究责任。
李桃特意给他们每个人强调了这一点,至于怎么追究责任,那无非就是赔钱和蹲大牢了。
大伙儿一听这条件,倒是都没被吓到,都是农村人家,老老实实种地一辈子,最坏的心思也就是洗衣裳的时候碎嘴几句邻里 ,别的坏心思都是没有的,给主家做事,不能对外说嘴,大家心里都有数。
不过李桃也不是全来硬的,她还说了,要是干得好,作坊能赚钱,还给大家伙儿涨工钱,咱们村有着作坊,过上几年就比别的村富裕了,往后儿女谈婚论嫁都有优势,在外村的亲戚面前都有脸面。有了这个集体利益的灌输,大家伙儿听得是飘飘然不已。
故而大伙儿都没有异议,在村正的见证下,一一按了手印。
但是等真的看到这菌子从菌土里长出来,大伙儿才突然懂了李桃的用意。
这哪是土啊,这是会生金蛋的鸡啊。
十月二十,第一批的菌子开始冒头了,李桃称了称,排除那些生长了霉菌的菌土用不了,一平米约莫能产出五斤的菌子。
这个产量不高,对比后世的养殖菌子,可谓是非常之低了。
李桃取了几根结了不少菌子的竹节,篮子底部垫上粗布,把里面的土连着菌子小心翼翼取出来栽到准备好的篮子里,另又取了几根竹节藏另外一个篮子里,带上李木赶着驴车就去了县里。
她熟门熟路地去了城南,敲开吴家的侧门。
“谁啊?” 奴仆开了门,疑惑地看着姐弟二人,“你们找谁啊?”
“找吴二爷,我们是乡下竹溪村的,以前吴二爷来我们村收过菌子,说要是寻到好菌子就去找他,我们百般打听打打听到这里的。” 说着李桃掀开盖在篮子的花布,露出里面种在土里的草菇。
奴仆瞧了一眼篮子里,有些疑惑,这草菇带就带,怎么还连土也带上了,不嫌沉啊?何况这点子草菇,咋还大老远跑县里找上门来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