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章 体制(2 / 2)三国:从佃户开始首页

现在汉室的三公九卿制度不符合他心意。这里面除了大司农、廷尉、太仆以外,其他职位都是虚的。这大司农就是管财务的,廷尉是就是司法部,太仆是养马的。

如今的户部虽然挂着张大叶,但他实际上只负责农业这块,其他的户籍和田地、税收都是戏志才代管着。

这只是临时之计,可目前人才稀缺只能先这么安排了。

等将来有了人才,张安还准备再把税收单独成立一部,如今的税收是地方自办,每年上计给户部管理。如此行事的弊端他心中有数。

还有这刑部和兵部急需物色人才,现在只能将就了。这么一算,人才的缺口真是巨大。

对于张安不时的沉思,张大叶和张成都习惯了,俩人对视一眼,静等张安回神。

翌日,张安来到府衙先是给戏志才去了信,询问他对商税的想法。

然后找来朱才,让他就商税拿出个方案给他。

“良骥,咱们商贾这块一直是你在负责,今后我会专门设立一个商部,品秩为比两千石,就交给你了。”

朱才惊喜万分,之前他千里迢迢请来的麋竺直接被张安委以重任,让他心中酸楚,不想如今轮到他了!

秩比两千石,这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高位。

“将军的信重,在下粉身碎骨也难以回报啊!”朱才欢喜的流下了眼泪,庄重拜谢。

张安拉起他安慰道:“咱们这一路走来,你出力甚多,我一直记在心中。良骥,你忠职尽责,才干非凡这商部交给你我很放心。”

朱才已经激动的难以言喻,只是重重点头。

张安让他重新落座喝了一些茶水,才接着道:“这商部主要负责盐铁专营,治下商贾的管理,还有重要物资商贸的管制。”

这重要物资当然就是军械,粮秣、盐铁等要害事物了。

他把详细的想法说了出来,让朱才回去好生消化,下次再谈。

送走了朱才,张安突然发觉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才发现已经到了中午。

他看着桌上满满的文书叹了口气,准备先去吃饭再说。

下午他刚刚午睡起来,护卫就来通报说葛大匠求见。

张安连忙起身,整理好衣装前去迎接。

“葛大匠,是有什么急事吗?”他午睡的习惯众人都是知道,除了重要事务不会冒然打扰。

葛大匠拿出一个木盒笑道:“将军请看。”说完他打开木盒,里面的事物还用一块丝绸包裹在。

张安好奇道:“葛大匠,你也玩起了这些玄虚吗?”

葛大匠笑着掀开了绸布,从里面拿出了根小铜管。

张安心中一动,接过这铜管打量了一番,前宽后窄,有甘蔗粗细,一臂多长。两边各镶着镜片,镜片晶莹剔透,颜色有些发黄。

“这是千里镜吗?”

葛大匠满脸堆笑道:“正是,请将军品鉴。”

张安心喜问道:“玻璃竟然做出来了吗?”

葛大匠笑容一僵,解释道:“将军,玻璃还无法做到如此。这镜片是我们用水玉打磨出来的,可以看见远处的事物,跟您先前要求的玻璃应该相仿。”

张安心道“这水玉应当就是水晶了,这块应该是白水晶。”

他为这些工匠的变通点赞,之前一直让他们做玻璃,然后用玻璃做出望远镜,不想他们另辟蹊径,先用水晶做了出来。

他拿着千里镜试了试,发现确实能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对着葛大匠道:“咱们出去试试。”

来到外面,张安对着远处使用,发现能放大2-3倍的视力。他召来两个护卫,让他们也试了试,最终得出的结果差不多。

“此事要保密,知道吗?”张安对护卫交代道。

护卫连忙答应。

他们回到府衙,张安让葛大匠落座后夸赞道:“你们有心了,此物对军事很有帮助,如今局势渐乱,来的正当其时。”

葛大匠笑道:“将军过奖了,都是份内之事。”

张安道:“据我所知,千里镜应当还能看的更远,关键就在于这镜片上,希望你们继续钻研。”

葛大匠连忙应诺。

张安问道:“这千里镜生产出来要多久?”

葛大匠道:“此物最费时间的就是镜片,需要匠师专门打磨,一般需要5-8天。然后这种水玉也比较稀有,没办法大规模量产。”

张安想了想道:“你们尽快让此物能看的更远,然后拿给我一看。”

送走了葛大匠,张安重新拿起盒子里面的望远镜把玩了一会,心道“万事开头难,想必工匠很快就能拿出更好的望远镜了。”

野外战场上看更清楚的一方无疑胜算要更大些。

“实力不够,科技来凑!”张安露出了自得的笑容。

他重新坐下开始处理文书。这是麋竺要求加印新钱的公文,他看过后就转给户部,让他们核算治下物资储备,等那边核对清楚,他再来批示。

…………这一封是蒋钦发来的,他眼前一亮,细细看去发现是汇报已经招到一千军士,来要军备的。他直接就批了。

对这两位江东虎臣他心中很有好感,给了他们5000人编制,在这之内,要什么给什么。

下面这封公文正好是关于船厂的,豫章郡树木众多,河道纵横非常适合造船,如今戏志才已经设立了一个造船厂。如今准备再建一个,他自然批准。

有一份公文引起了他的注意,是皖县的县长发来,内容是说他们这边山区众多,土地贫瘠,哪怕众人用心耕种也无法达到亩产400斤,请求减少税收。

张安起身来到地图旁找到了皖县,根据位置发现那边属于大别山脉东南方,确实是山地。

他重新坐下来开始写写画画,田地自然是有所区别的,他记得前世太平天国就把田地大致分为上中下三等九品。

原先不管在颍川还是这边芍陂都是适合耕种的平原,土地肥沃。但偌大的中国平原只是一部分,更多的还是山地,如今既然碰到了就要想办法制定好政策。

要是按照太平天国那样对所有田地评定划分,再区别收税他感觉太过繁琐,戏志才就曾劝告过他,施政要领在简明。

要按简明来办还是定额税收最适合,但实际情况并不允许,他决定还是按浮动的来,具体如何操办还是要集思广益一番。

他在这份公文后面写下了个人看法,然后让人抄送给各部门,让他们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