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2章 货币主导权(2 / 2)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首页

华夏一直就是贫铜国,缺铜的问题在洪武朝时期就一直是困扰国朝的大弊病所在。

元朝末年,由大元朝廷发行的纸钞体系彻底崩溃,因些各路群雄纷纷用起了铜钱。

至正二十一年,太祖也开始铸钱,华夏货币体系正式回归铜钱制度。

一年后,宝源局铸钱数量便从四百万文上涨到了近四千万文。

洪武元年三月,太祖下令铸“洪武通宝”,此后几年内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了铜钱制度。

粗略估计,当时每年铸钱数量大概是两亿文。

洪武八年,太祖发行“大明宝钞”,同时禁止金银的流通,禁止铜钱流通,此举无疑是在宣告铜钱制度的失败。

铜钱制度的失败原因,简单来讲就三点:

一、缺铜;

二、铸造成本高,劳民伤财;

三、私铸问题,屡禁不止。

然而尽管太祖以强权和铁血手腕强推纸币,但是随着‘宝钞’制度的失败,无论是禁金银,还是禁钱,都逐朝放松。

至天顺年间,‘宝钞’彻底失败,钱禁政策也等同废除,民间又开始私铸铜钱交易。

成化元年,大明朝廷重新开始重视铜钱问题,并试图整顿,但是没有任何效果。

弘治年间,朝廷决定重开铸局铸行弘治通宝。

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弘治通宝最终失败,而这一次失败的后果,直接导致了铜钱私铸横行。

到嘉靖初年,私钱基本全面占据大明全国的钱币市场。

嘉靖皇帝看到这种情况,也决定再度整顿钱法,于是恢复了铸钱,可惜也还是失败。

这也导致当时大明朝廷对货币主导权已经完全失控。

历代皇帝反复铸钱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无疑只有一个,缺铜。

而造成缺铜的原因除了产铜量不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流失严重。

宋元以来,华夏铜钱一直大量外流,成为周边国家重要的货币。

到了大明时期,郑和下西洋进一步扩大了大明铜钱的流通区域,导致大明铜钱流失的情况进一步加剧。

不过这一时期由于大明朝廷强推纸币,倒是并没有使得问题突显出来。

直到纸币体系崩塌,铜钱流失问题才突显出来。

大明朝廷本就缺铜,仅有的那点铜铸成的铜钱都还不够周边国家瓜分的份额。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以铜钱为流通货币的市场经济下,大明朝廷能拿回货币主导权就出鬼了。

隆庆开海之后,白银大量涌入大明境内,这也为朝廷拿回货币主导权提供了契机。

张居正执政后,为了拿回货币主导权,重新制订了雄心勃勃的铸钱计划,但没几年便宣告失败。

随后他又推行一条鞭法,推动“银母子钱”的关系,使得白银逐渐成为主流货币之一。

此举虽然未能从根本上让大明朝廷拿回货币主导权,但是很大程度上也缓解货币的主导权完全失控的窘境。

随后,万历皇帝也曾试图以银币替代铜钱的做法,一举拿回货币主导权。

先后铸过“万历年造”和“万历通宝”两种纪值银币。

只是这两种银币最终都因为国库的存银不足而导致未能引起任何效果。

金融中心的实质就是货币主导权,一个国家如果连货币主导权都不能掌控的话,那么它的财政能好起来就出鬼了。

可以说大明朝廷的财政困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货币主导权失控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