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贴,要贴一大经,从经书里面挖一些填空题来默写。李忆昔两世熟读经书,自然轻松默写出来。
对策,要试时务策五道。李忆昔也按照规矩组织话语,逐一答完。
其实科举策问时务,并不是真的让你提建议。
比如眼下回鹘南侵,策问士子应对之法。士子就需要写一些天子百官都要勤政各司其职,将士们要努力用命之类的套话,把话说得漂亮一点,保证逻辑自洽就可以了。
朝廷哪能真听这些没踏入官场、没见过多少世面的读书人胡说八道,那不得乱了套了。
这两场相对来说是过关性质,筛选掉的考生一般不会很多。
不过要是举子太认真,比如温庭筠前几年在时务策上大放厥词,以至于犯了忌讳被呵斥弃用,这就没办法了…
喜欢在科举说大实话那可不是好习惯,千万不要觉得凭借正义直言能感动考官/皇帝。被骂几句打几杖还是小事,保不住直接小命呜呼。
比如像某些小说的剧情,直说李世民杀兄逼父,李治娶父妾乱政,则天大圣牝鸡司晨,李显李旦一个怂包一个软蛋,李隆基老头扒灰,肃宗废物点心,代宗德宗天子守国门,宪宗《谏迎佛骨》,敬宗穆宗打马球打的、开银趴开的,文宗大号怂包加软蛋,等等等等。
估计你就是想求死,这些皇帝都不一定会便宜了你……
书归正题。全部覆试结束后,试官还是要把通过的士子第一场诗赋的卷子找出来,择出优者拟定进士人选。
即使后两场没过的考生,要是对自己的诗赋足够自信,也可以拿自己的诗赋去“赎帖”,就是弥补自己的试贴落选。
要不怎么说唯诗赋第一呢?
礼部贡院,主司王起已经审了大半天的诗赋,案上的卷子堆叠成了小山。
“嗯…枝含馀露湿,林霁晓烟平。好句,好句!”王起把手上的卷子先放在了拟待录取的一边,拿起了下一份卷子。
拟待录取不是最后的录取名单,一般都是先选出几十乃至上百份的初选,然后再优中取优取一二十人及第。
唐朝进士身份受所有读书人追捧推崇,正是因为这种精益求精、宁缺毋滥的选拔方式。
“拂树花仍落,经林鸟自惊。几牵萝蔓动,潜惹柳丝轻。”王起眼前一亮,连忙对着文书查看举子身份。
“李忆昔…开成四年扬州推举上来的举子。开成四年…是李相公主政淮南时发掘的人才,果然李相公慧眼识珠啊。”
王起又找来了李忆昔的试贴和对策。试贴答得没有一处错误,对策很平稳,没有越界,很知道分寸感。
“更难能可贵的是此子相当年轻。长庆四年出生,至今还不到二十岁吧…”
王起不是要卖李德裕一个面子,而是觉得李忆昔这一篇文章属实不错,而且人才难得。
既然是一唯公正,就要抱着“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原则。
那些五六十岁来考进士的,半截身子都要入土了。青年俊才及早入仕历练,或许就是将来的国之栋梁。
把李忆昔的卷子拟放进待录取的一边,王起又快速阅览了几篇平平无奇之作后,拿起了下一份卷子。
“嗯?!这首通篇文辞华美,远胜诸生。这是何人所作?”王起大为惊讶,可是看到了那个考生的姓名之后,忍不住地皱眉。
“温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