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春闱(1 / 2)大唐会昌首页

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正月十日夜,帝都长安,礼部贡院。

正月的天气还很寒冷,更何况还是晚上。不过来自全国的数千士子却不避寒风,分坐在贡院的东西两廊。

原因无他,一年一度的进士春闱,决定一个读书人一生走向的机会,正在今晚!

今晚是进士科第一场考试,也是最重要的一场——杂文,也就是诗赋!

众士子哆嗦着拿到了试题,点燃了发下的三支蜡烛。

这就是考试时间的计量方法——三支蜡烛燃尽,要做作完八韵的诗赋。

时间紧任务重,士子们纷纷开始筹措起了词句。

来自扬州的寒门士子李忆昔却伏于案上,一动不动,愣愣地盯着题目《风不鸣条》,心绪万千。

“哇,刚穿越就给我来这么高难度的考试?进士科诗赋,要写十二句的排律!这是一个现代文科生能写好的吗?”

“有没有系统救一下?把历史上今年状元的诗直接传给我就行!”

显然这是个科学合理正常的古代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系统。

李忆昔着急是有原因的。

他家境不富裕,要是不能及第,回去的路费都没有。数理化没加点的他,这辈子估计也就只能靠着佣书贩舂、做苦力维持生计了。

点燃的蜡烛烧地飞快,李忆昔只觉得自己愣了一下,第一根蜡烛已经要烧了一半了。

叫唤不出系统,李忆昔只能靠自己了。好歹自己也是个读遍经史子集的文科生,总归还有点底子,被逼急了也不是不能写。

可是想来想去,有唐一朝出名的科举制诗也无非“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一两句。

这种东西,就好比诗赋当中的八股文,谁没事研究这玩意?能写出什么经典来?

所以写不出来,那就是写不出来。

“tmd!要是落榜了,信不信我直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李忆昔恨恨地在心中骂了两句后提起笔来:“不会写也得写,开编!”

风不鸣条,出自《论衡》,意思是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那么要写的就是歌功颂德、天下太平的吉利话了。

李忆昔拿过一边的草稿纸,把可能用上的词列举了下来。

“对仗要工整,声韵要合律。嗯…能用的字眼还真不多。”

“杳杳、可以对习习。林霭对柳丝,马马虎虎能凑合吧…”

几经组合,李忆昔终于编出了还算像样的第一句,正在对着印象中的平水韵检查平仄。

“杳杳拂烟去,习习枝不鸣。稍随林霭动,几共柳丝轻。”

余光一瞟,第一只蜡烛已经是风中残烛,燃尽了。

“这么快!”李忆昔更加紧张了,“这后面还要把前面衔接上,那不是更难、更处处受限吗?这哪里来得及啊!”

不过也不是光李忆昔一个人觉得难,对于大唐的士子来说,进士科的诗赋就是难如登天。

时人有云:三条烛尽,烧残士子之心;八韵赋成,惊破试官之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