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顿看着恢复如初的书页,兴奋之余陷入了沉思。
这是修复?
还是时光回溯?
亦或是重新生成了新部分?
思索片刻后,米尔顿决定做几个实验。
他将封面整个撕下,然后把没有封面的杂志放进的方洞中,观察变化。
只见白光的照射下,失去的书页渐渐“生长”了出来,重新变成了完整的一本杂志。
而方才撕下来的封面还在手中,并没有消失。
“嗯,首先排除是时光回溯……对照封面的文字内容,个别单词出现了拼写错误的情况,有点乱码。”米尔顿托着下巴思考着,“虽然可以复原,但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丢失?”
如果把撕下的书页一起放进去呢?
米尔顿又挑了另外一页撕下来,然后把杂志和书页一起放到了方洞里。
白光照耀后,杂志中缺失的部分被修复完整,被撕下的书页没有变化。
对比原版,新生成的页面上一字不差!
“就是说如果能有信息参考的话,可以更精准地还原内容。”
难道这玩意儿是个结合了AI功能的3D打印机?
如果有足够的原件信息,就可以复原物品。没有信息的部分就自己胡编乱造上去?
米尔顿得到结论,但是很快有了新的疑惑。
复原程度还会受其他因素影响吗?除了修复物品,对生物有没有类似作用?为什么放进去两份样本,只能复原一份?墙上的其他方孔也是这个功能吗?
……
来都来了,继续试验!
接下来的时间里,米尔顿把这本《前沿世界》反复撕来撕去,放在洞内内做着实验。
他秉持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观点,对杂志做着花式摧残。
钟乳石的水滴像是计时器,滴答滴答地记录着时间流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米尔顿初步总结出几点特征
1.打印并不是百分百的还原,即使是放入了原本,也存在一定概率的修复误差。打印内容越多,误差就越多。
2.误差出现的程度受打印“信息量”影响(这点存疑,需要后续验证)
3.放入多份样本时,会挑选保留度高的那一份优先修复,后续把其他的样本放入时,提高打印的精准度。
4.所有方孔都有复原功能,但是对于同一个物品,同一时间只能打印一个。
5.尚不清楚是否对超凡物品或生物具有同样效果。
还有一些猜想需要更多的工具和实验手段,眼下仅凭一本杂志难以验证。
米尔顿只能找下次机会了。
不过看着铺满一地的杂志和纸张,米尔顿挠了挠头。
“这里好像也没有垃圾桶可以扔啊……”
这个密封溶洞除了天上亮着的洞口以外(米尔顿不确定能不能叫洞,看着也出不去),没有任何看似能通往外界的通道。
他突然想起什么。
钟乳石上的水永远往下滴,也没见地上全是水。
米尔顿发现了盲点,蹲下身盯着那处小水洼。
明明底部任何没有孔洞,但是积水永远就这么多。
时间过去了很久,水洼的面积没有任何变化。
或许这个溶洞石室还潜藏着不少秘密,并不像表面那么一览无余。
挠头。
他把四处散落的纸张和杂志收集起来,垒成一叠,靠着石壁放好。
这些东西,有机会再处理掉吧。
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怎么出去呢?
前两次都是迷迷糊糊地来,然后迷迷糊糊地走,中间没有一点过程。
但是直觉告诉米尔顿,一定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主动联系这里,也有必定有办法,主动离开这里。
他想了想,闭上眼睛。
聚集注意力,在脑海中不停回忆调解所的房间。
景象扭曲蠕动,然后缓缓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