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出关(1 / 2)清源真君起居录首页

月余,陈锦州已然闭关冲击金丹了。赵清源这段日子也没等到方鹤庆的斗法帖,平日里光顾着修行练剑,把这件事抛在脑后。

赵清源现在又加了门修行三昧的课程,三昧真火于我道门的记载中,一是:“心者君火,亦称神火也,其名曰上昧;肾者臣火,亦称精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民火,其名曰下昧。”

修炼出来的这种三昧火可烧三尸九虫,于修行中抵御外邪,明神见性。

而且,三昧二字始出于佛经,《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一》其中载“三昧乃四禅(四静虑)、八解脱以外之一切定;又言三解脱门(无漏之空、无相、无愿三昧)和三三昧(有觉有观定、无觉有观定、无觉无观定)称为三昧。”

佛书中所追求的三昧,正好与道门所追求的清静有异曲同工之妙。赵清源打算修行三昧火,也是想借此修行。

还有一种是:炼木中火、石中火与空中火合为三昧真火。此火水浇不灭,风吹不熄,在日后的修行中还能不断蜕变。

陈锦州一开始追求的就是这种三昧真火。

不过,实在是陈锦州悟性惊人,硬生生从前人只言片语中,悟出了法门,将二者合二为一。

如果结丹成功后,陈锦州练成了三昧真火。陈锦州之功,等同于为伏魔台开创了一条新的法脉。

这份功劳都够他在伏魔台一脉中开山立观了。

所谓开山立观,就是允许弟子在太玄宗内开辟道场,传下法统。前提需要立观之人能开辟一条新法脉或者继承一条没有立观的法脉。修为倒是没有特定的要求,能打得过提反对意见的人就够了。

如果用凡人的话来形容:如果太玄宗宗主就是凡间的共主,伏魔台等四院院长那么则是藩王。理论上来说,从各个院分出去的各峰各观是独立的,应该以掌教为尊,去哪个院任职也由掌教安排。

不过,事实上,从哪个院分出去的法脉大多数还是留在原来的地方任职。否则,平白无故的分出一条法脉造成影响也不少,连吃带拿的跑路,地主也吃不消啊。

赵清源不由咋舌:陈锦州现在很吃香啊!

赵清源在三昧的修行,远不及他在剑道上的突飞猛进。为此,陈锦涵闭关前,还特意留下了他以前修行的笔记。

陈锦州平日里总是一副嘻嘻哈哈的模样,但三昧的入门却极其考验心境修为与灵光感悟。

赵清源闭眼,抛开杂念。需要进入意一种浑浑噩噩、似睡非睡的状态去感应体内的三昧炁。

三味火的源头就是体内变化不断的三昧炁。三昧火并不是实质上的火焰,本质上是心绪变化与体内炁随之改变而变化,二者相结合产生的反应。

这些晦涩的说明,着实是难以理解。即便是入定之后,如何梳理心绪也是个难题。更别提之后还有个点炁生焰的步骤,稍有不慎就把自己烧成了白痴。

赵清源不断默念口诀,灵光玄而又玄的感应与变化,如同天书一般晦涩,难以理解。突然,赵清源灵光一闪,想到了当初在雷渊第一次练剑时的做法。

将所有的三昧变化,如抽丝剥茧般一一独立出来。先由繁化简,将具体的剑法拆分成一招一式。再由简化繁,用零碎的招式拼凑出万般剑法。

既然有了主意,赵清源的干劲也起来了。以自身的喜、怒、哀、惧、爱、恶、欲,以及贪、嗔、痴、慢、疑。以七情五毒为蓝本,借着陈师兄的笔记摸索着过河。

大概又过了半个月,赵清源终于在没日没夜的修行中入了门。三昧火点燃的那一刻,赵清源的眼神瞬间清明。之前修行碰壁时,脑海里积压的杂念瞬间被理顺,压力也一扫而空,一股淡淡的喜悦涌上心头。赵清源也算明白,平日里陈师兄为什么这么乐观了。

三昧火不是太上忘情之道,是追求赤子之心的法门。赵清源感觉自己的脑子好像更灵光了,或许说是更专注了。

赵清源出关,打算找师兄分享一下好消息。

正实时,赵清源神清气爽地走到伏魔殿的时候,发现褚师兄、杨师叔、梁师姐都在大殿。

杨师叔瞟了眼赵清源,桀桀笑道:“真不愧是狐朋狗友,你们出关的日子都一样。”杨师叔向来便是这样,口上不饶人的主。平日里修行时,赵清源也用过他不少大药修炼法身。

赵清源闻言一喜,连忙回问道:“陈师兄突破金丹,今日也出关了吗?”

褚师兄点点头,开口:“不错,陈锦州这家伙倒是顺利,不过动静也太大了。”

褚师兄口中的动静太大了是什么意思。赵清源不明白,但也不纠结,动静大肯定是好事。赵清源也替他的陈师兄高兴。

不久,赵清源就知道了褚师兄说的动静是什么了。只见来人一身黑衣道袍,剑眉星目,气宇轩昂。举手投足之间,天地间的火炁竟然显化成形,跟随其左右。来人正是陈锦州,此人刚刚突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意正在众人眼前卖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