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燕在此形势下。很可能是出于要避免重蹈黑山军被东汉政府军围攻的政治考虑。
趁势奏书乞降于灵帝,而当时困于西北战事的东汉政府只好承认张燕对河北太行山脉地区的统治权,并且从设置黑山校尉,赋予其选举、上计的权力来看,东汉政府也有控制黑山军之意。
然而,由于东汉中央政府当时自身已无力顾及河北。
同时,幽州的公孙瓒则忙于征讨乌桓,袁绍在冀州立足未稳,双方均无力量进攻黑山军。
因而,此举根本没有产生作用。黑山军在随后的几年间“后遂弥漫,不可复数”。
这些人虽名义上归附朝廷,实际上仍然是“攻劫郡县”,逐渐向河内扩展势力,甚至一度逼近京师洛阳。
初平元年至建安十年初平元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东汉朝廷对于关东地区的控制不复存在。
以声讨董卓为名的关东各军事集团组建的关东联军不多时便分崩离析,各诸侯分裂后,迅速为争夺地盘相互厮杀。
公孙瓒占有幽州大部及半个冀州,袁绍取代韩馥、自领冀州牧(只有一半)。
双方虽名义上是共谋冀州,之后也在云汜的计策下确实平分了冀州。
但私下来,还是因为争夺冀州的一些区域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此时的政治形势对黑山军的再起相当有利。
一是东汉政府已名存实亡,无法像镇压黄巾军那样调动中央军和地方军队来对其实行包围和消灭。
二是,关东各军事集团忙于争夺地盘,无力也无心去与黑山军开战。
而黑山军的首领张燕也算是聪明,知道靠他们这些起义军单打独斗没出路,与诸侯合作谋取利益才是上策。
之后,在张燕的率领下,黑山军“与豪杰相结”,投入到关东军阀的混战之中。
因此,此时期的黑山军与其说是农民起义军、还不如说它是一股政治目标不明确的政治军事力量。
张燕采取的战略目标基本是以太行山脉为依托,向邻近的魏郡、东郡、阳平郡等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
而上述区域恰恰是袁绍的势力范围,双方的冲突遂不可避免。
而公孙瓒又与袁绍是对手,因此,黑山军采取的是“联公制袁”的政治策略。
初平二年秋,黑山军趁袁绍与公孙瓒在冀东、青州激战之际。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对袁绍的大本营邺城及其南翼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与此同时,受陶谦的军事压力,青徐黄巾准备退至青州发展,但青州又突然多了个州牧刘备。
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渤海界,欲与黑山合,这势必会改变关东地区黄河流域的军事力量对比。
黑山军名义上的的战略盟友公孙瓒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遂在渤海郡东光县将黄巾军击溃。
而袁绍却将镇压黑山军的重任交给了屯戍在河内的曹操,经过激战,曹操在初平三年春才将这股黑山军消灭。
此战对曹操集团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曹操取得了起兵以来第一块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东郡及周边地区,另一方面,使曹操将黄河中下游的冀、兖、青、徐作为其集团的战略扩张目标。
之后,曹操自领兖州牧,占据了兖州。
袁绍本想让曹操打白工,曹操却趁此占据了兖州。
如今地盘只有半个冀州的袁绍自然是难受了,便以是自己派曹操去为由,要求与曹操共治兖州。
曹操费尽力气才得了这一州之地,自是不会答应。
但袁绍屡次派人前来,曹操不胜其烦,最终荀彧献上一计。
当时正值董卓身死,李傕、郭汜反攻长安之际。
荀彧叫曹操以救驾为由赶赴长安,以此拖延时间,而荀彧自己则尽快将兖州势力整合好,待曹操自长安返回便可出兵冀州,先发制人。
曹操自是欣然应允,之后便有了曹操救援长安遇到刘备以及之后同刘备联军进攻袁绍一事。
袁绍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曹操却趁此站稳脚跟,之后便形成了袁曹对峙的局面。
袁绍忙着与曹操对峙,自是无力再与公孙瓒相争,公孙瓒又恰好忙着与刘虞内斗,自也无力与袁绍相争。
如此一来,黑山军“联公制袁”的政治策略自是无用了。
对于黑山军来讲,在失去向冀、兖交界黄河流域一带发展的机会及与青徐黄巾军会师的可能性之后,只好凭借在太行山脉袁绍、公孙瓒的争斗中伺机谋利。
如今二者的战争暂时停摆,张燕只得转移目标。
恰好袁术因为南边粮路被断,将主意打到了兖州的曹操身上,张燕自不会放过此等机会。
帮谁不是帮?自己有好处便行!
便出兵援助袁术,共同进攻曹操,才有如今局面。
“所以,那张燕是看北边没油水可捞便把主意打到这南边来了?”听完云汜解释,赵云恍然大悟。
“云先生对局势真是洞若观火,在下佩服!”李乾感叹道。
云汜只凭一些信息便可将如今情形之缘由拼凑出来,如此能力让李乾是叹为观止。
“不过小道,如今还是得想到解决如今危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