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风云际会!求订阅
鲁锦现在还是本着能低调就低调,起码先扛过第一波元廷的镇压再说。
因此哪怕已经定下了制度,但对外还是不敢这么叫的。
现在行政院和枢密院,对外就直接称文、武两院,内阁对外称为秘书局,设掌书一人,秘书一人,文书若干。
听着就像个草台班子.
秘书也不是什么新词,确立三省六部制的隋朝,刚开始就是五省,除了常见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还有就是秘书省,内侍省。
不过当时的秘书省是内臣,主要为皇室管理图书典籍,算是皇家图书管理员。
李善长对考试很感兴趣,好奇问道,“大帅准备考什么?”
“当然是考实用之学。”鲁锦给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反正不可能考儒家经义,元末的儒学,怎么说呢,乱七八糟什么门派的都有,蒙古人自己不学,他们也不管这个,你爱什么学派什么学派。
是大明建立之后,朱元璋才下令将程朱理学定为统一科举教材,并在其中做了删减。
现在注解的版本太多,你就算考经义也能考出许多不同的答案,再说鲁锦也不擅长这个。
他一个反贼能考什么,当然是直接考策论骂元朝了,谁骂的出彩,能看出元朝的弊病,那才叫有真才实学。
用这种考题,起码统一考生的反元思想,若是能看出元朝的弊病,那说明眼光也不差,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见识。
“而且不仅要考文官,武官也要考。”鲁锦又补了一句。
“武官也要考?大帅是要招录军吏吗?”李善长诧异道。
“对,圣武军的体制还不够完善,尚缺一些军需官,军法官,还有训导官。”
鲁锦的命令很快传达下去,一张张告示贴到了目前他所有的地盘里,有志出仕来元帅府做官的读书人,不拘出身,只要识字算数读过书,自觉有才学者,都可以来报名参加考试。
考试分文武两场,文试录取知县,主簿,元帅府吏员若干,并注明不考儒家经典。
武试也不考武艺,录的是军中文吏,掌军需、军法、军教事务,但有武艺,懂兵法的更好,会优先录取,最低要求也是吃苦耐劳,能跟随军队行军并参加阵战的,怕死的别来!
所有考生于十月十六午时抵达庐州,即可报名参考,无为、和阳、含山、巢县四县考生,可先到巢县汇合,乘船抵达庐州,食宿自费,乘船免费。
这告示一出,还真吸引来不少考生,主要是‘不拘出身’,还有‘不考儒家经典’这两项,给了更多人机会。
一些不算精通儒家经典的读书人,之前元廷衙门里被赶走的吏员,甚至就连一些商店的账房都跑了过来,咱当不了知县可咱会算账啊,当个管军需的小吏总行吧?
而那些正经儒生,则更热衷于这种选官的形式,考试啊,一看就正规,庐州鲁大帅跟那些寻常的反贼就是不一样!
十月十五这天,常遇春终于回土匪窝带来了自己的‘家眷’,其实主要是蓝玉一家,常遇春自己是怀远人,比定远还远,在濠州西边,想回那边一趟把家人接来太不容易了。
除了蓝玉一家子,还有十来个他自己管着的亲信手下。
一行人到了巢县码头,准备坐船去庐州,结果却发现码头上有一群背着包袱的大头巾,也正准备搭船。
常遇春一米八五的身高,腰里挎着弓箭,手里拄着长枪,见状不禁好奇道,“你们这是做什么的?也是要去庐州?”
一群读书人见他武夫模样,根本就不怎么搭理他,倒是有一人连忙抱拳道。
“正是要去庐州,庐州的鲁大帅召集士子考试授官,吾等都是去庐州应考的,敢问这位兄台,可是要同去投奔元帅府,求个武将官职?”
“求什么武将官职,我本来就是圣武军的千户营官。”常遇春顿时不屑道。
那书生闻言却更加尊敬,连忙拱手作揖,“原来是帅府的千户将军,失敬失敬,小弟胡惟庸,不知将军如何称呼?”
常遇春没想到这人脾气这么好,自己都没给好脸子,对方居然还这么热情,他也不好太过分,当即说道,“我叫常遇春。”
言罢便招呼蓝玉等人上船,没再搭理这帮大头巾,然而码头旁正准备登船的蓝彩云却被人拦住了。
一名骨瘦嶙峋,脸色蜡黄的妇人跪在她脚下,一边抓着个几岁大的小男孩,一边哀求道。
“这位妹子,伱们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听口音又是定远同乡,求求你们把这孩子带走吧,让他给你们当奴仆也好,做什么都好,只要给他一口饭吃就行。
“咳咳,我如今病重,没多少日子可活了,实在是没有办法,只求你们能发发善心,给这孩子一条活路,把他带走吧。”
那被妇人牵着的小男孩约摸五六岁大,脸颊饿的凹陷,眼睛倒是大大的,此刻抓着妇人的衣服哭的哇哇大叫。
“娘,我不走,我们去讨饭,我们去求药,你别死,别不要我,呜呜呜呜
“求求姐姐,给我们一点吃的吧,我们好久没吃饭了.”
常遇春已经跳上了船,见状不禁皱眉道,“彩云妹子,给她们留些干粮吧,咱们赶紧上船,还要赶去庐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