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少年天子(2 / 2)正德明君首页

于是正德只能捏着鼻子,暂时与刘瑾等人拉开距离,刘健大获全胜,压了正德一头。

正德二年,正德坐稳了皇位,又将杨廷和引入内阁打擂台,分走了刘健的部分权利,同时重用以刘瑾为首的“八虎”。

刘健见状,便联合朝臣向正德逼宫,企图重演弘治旧事,压的正德喘不过气来。

最后还是在引入了杨廷和这根搅屎棍子之下,才压住了刘健。

虽然正德达到了目的,但这终究只是一场惨胜,刘健仍对朝政有着不小的影响,加之后上任的杨廷和更是刘健的翻版,使得正德处处掣肘。

……

当朱厚照整理完刘健的信息时,不由长叹一声。

想要从刘健等人手中夺权,没有那么简单。

虽说按照历史上正德的做法来看,也能斗倒刘健。

可这时间跨度实在太久,两年的时间,能做太多的事了。

而且还留下了很多隐患,引入了一个更加强势的杨廷和。

得想个一举两得的办法,既能扳倒刘健,又能限制住杨廷和。

目光随着宫殿的烛火,落在了刘瑾身上。

这可是一个忠臣,是自己争夺权利的最好帮手。

只不过,刚刚登基就把他推出来并不合适。

刘瑾是太监,是皇帝的近臣,此时推他出来,容易激化矛盾,从而惹火烧身,走上正德的老路。

此刻,刘瑾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厚照眼睛忽的一亮,他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当今左春芳大学士杨廷和入阁。

虽说此人在多年之后,成了抵抗正德皇帝的急先锋,但此时的他不过是一个空有其名并无实权的左春芳大学士。

让他入阁理政,乃是简拔之计,若是他同意,那么就会留下幸进之徒的名声,这边皇帝刚刚登基,就让他入阁理政,这里面没人挑拨?谁信?

尽管杨廷和同是文官,但这边大行皇帝刚刚驾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入阁,势必会引起刘健、李东阳和谢迁等人的激烈反对。

刘健等人再怎么心胸宽广,也不可能在这时容忍杨廷和入阁。

这样一来,就可以祸水东引,将皇帝与文官之间的矛盾,转为文官与文官之间的矛盾。

此计不仅能让内阁内斗,还能搞臭杨廷和的名声。

杨廷和的能力还算不错,可为人太过强势,正德一朝,常常以家国大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压的皇帝喘不过气来,甚至“落水而亡”也与他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以后打算,不得不提前布局。

毕竟出身翰林的杨廷和,对清名极为看中,落下一个皇帝幸臣的名声,日后的威望自要大大减弱。

没了威望,想要号令百官,可没那么容易了。

不管他同不同意,烙印已经打下,想要消除,难于登天。

不仅要让他进入内阁,还要让他当内阁首辅,要把他架在火上烤。

引他入阁,让他们斗去吧,斗个你死我活吧,然后坐收渔利。

这,就是阳谋!

……

想到此处,朱厚照咧开嘴笑了,随后看向侍立在一旁的刘瑾。

“大伴,给朕更衣吧!”

“诺!”

……

登基大典的仪式繁琐而又复杂,一直从天刚蒙蒙亮持续到正午时分。

倘若没有好的体力,很难坚持下去。

这对于朱厚照来说,算不上什么,几乎全程都是坐着的,无非是废些心神罢了。

在登基大典的最后阶段,便是文武百官进奉天殿向新皇朝拜。

随着赞礼官的高呼,文武百官山呼陛下,气势庞大而又整齐。

一般而言,在这个礼节结束后,百官们就会各种退下,回到自己的部门接着上班。

登基大典基本上是象征意义,并不奏事。

官员们也在赞礼官的安排之下,结束了所有的仪式,准备散场。

可就在众人即将离开之时,高坐皇位上的朱厚照忽然说话了:“众爱卿莫急,朕有事要说!”

在场的这些官员纷纷停下脚步,看向朱厚照。

站在文官最前面的李东阳、刘健和谢迁三人,脸色皆是振奋。

前几日陛下召他们入宫,拉着他们的手说:“你们是先帝安排下的辅政大臣,朕尚年幼,以后朝政皆要仰仗诸位!”

此时登基大典结束,想来应该是说些感谢的话。

刘健心中一喜,暗道:“陛下虽年少,可却识大体,当得上一句明君!”

谢迁和李东阳两人,也多是这种想法。

可朱厚照接下来的话,却让几人脸色大变,甚至带上了煞白。

“左春芳大学士杨廷和乃朕之先生,待朕忠诚,能力强劲,有经天纬地之才,朕刚继任大统,正需人才辅佐。

朕决议,拜左春芳大学士杨廷和为东阁大学士,入阁理政,是为内阁首辅,加封太子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