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 / 2)一个三线建设者的回忆首页

我是浙江杭州人,叫涂国安,我的爷爷闯关东到了黑龙江扎下了根,我们也都成了东北人。

那年我刚好18岁,在黑龙江的一个矿山的选1960煤厂参加了工作,工作到1966年我干了6年,那时候我的大儿子刚好2岁。爱人又怀了老二,父母身体健康。当时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挺不错。

就在1966年10月的一天,厂里召开职工大会,传达了支援“三线”建设的会议精神。

厂长在大会上郑重指出:现在大家要踊跃报名去参加支援西部、支援“三线”建设。

会议结束后,支援“三线”志愿者的挑选工作开始了,挑选对象主要是车间的班组长和生产骨干。当时报名的人很多,大家都很积极,踊跃报名,生怕落后。

我当时在原煤车间维修包机组,是所谓的“骨干”,我们这个组有十多个人报名。我想:爱人马上就要生老二了,不好让父母照顾,家里的房子还没装好,好多地方有裂痕,下雨天还漏水,自己不能去。

我找到厂长说了自己的困难,但因为我是生产骨干,厂长还是决定让我参与“三线”建设。他告诉我:你家的困难我们也清楚,但是你不要担心,你家房子漏水厂里会给你解决补漏。你是咱们厂里的骨干,你的技术过硬,支援“三线”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就放心去吧!

听完厂长这一席话,我想那可以吧,既然厂长给我保证了,后顾之忧都解决了,我也没啥意见那就去吧。况且那时候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那个年代,人人都很积极、争先恐后都想为国家效力,你不想去,会被说成落后分子,去支援“三线”那将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有的人报了名但最后没被选上,去不了还闹情绪,有些脾气爆的还说自己想办法过去。

我回家和爱人说了这个事情,意料之中的爱人不同意,因为马上就要生老二了,我走了她不知道该怎么过日子呢?但是我父母觉得这是好事,于是,我们给她讲了好久的道理,好不容易做通了工作,我就打了一个小行李卷就准备出发了。

父母听说南方很热,所以让我少带点东西。出发的时候,厂里锣鼓齐鸣、鞭炮声声,我们被选出来的108人,高唱着热情洋溢的革命歌曲,在工会干部的带领下,踏上了开往南方的列车。那个时候,因为我们都很年轻,个个身上充满了活力,怀着保家卫国家的情怀和满腔热血,高唱着革命歌曲,意气风发地朝着大西南前进。

经过十几天的颠簸,我们最后到达了四川攀枝花,当时这个地方还没地名,就是因为矿多所以需要开发。可谁也没有想到,我们来的这个地方当时的条件居然是那么艰苦!

到了攀枝花的那天晚上,我们直接被拉到一个选煤厂,好像就是现在的兰尖煤矿,晚上看着远处星星点点的灯光,我们觉得这里还真不错啊!到处是高楼大厦,一种新鲜感油然而生。

结果到了才晓得,这些我们认为是高楼大厦的灯火,居然只是山坡上矿场的照明灯和职工宿舍走廊灯发出来的。我们被分配到一栋小平房,墙上没有墙皮,就是砖头很简易的垒搭起来的,顶棚上用塑料布盖着,上面是一层厚厚的灰尘,我们开始了真正的艰苦生活。

虽说刚来的时候一直被一种新环境的新奇感所包围,况且一起来了这么多人,刚开始大家都还不觉得苦。可是时间一长,这种艰苦就让人受不了了。

那个时候,攀枝花没有雨,很干燥,天天都是大太阳,但是因为是冬天感觉还不算冷,挺暖和的。可在工地上那就是另一种感觉了,太阳晒到背上,加之空气干燥,寒风一吹,手干的直接龟裂开,一用力血流不止,嘴巴干燥了就想去舔,结果没好久个个都成了香肠嘴,加上来的时候就没有带什么衣服。想去买一件吧,没有商店买也买不到。

白天还好一些,至少活动着,太阳晒着身上还不觉得冷,但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不行了,这地方昼夜温差特别大,带来的被子太薄,这房子虽说是平房可也是四面透风,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也冷的直打哆嗦!实在没办法了,我就和一起来的同事王勇挤着睡在一个被窝里,靠着两个人的体温相互取暖,才熬过了一个个绵长的夜晚……这个时候心里就特别想家,想想千里之外的爱人一个人的艰苦和自己现在面临的困苦,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设备还没有到位,从流程上说我们维修组没有设备就没事可干。没事干我们就在周边转悠,想去周边看看本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其实也是想去看看找得到好吃的不。

那时候正好是11月份,有一天我们瞎逛到了一个小村子,我们随便进了一家老乡家一看,几个小孩子都光着屁股,连衣服都没有,光着屁股围着火盆在那里哆哆嗦嗦烤着火,哎呀!那种心酸的场面我到现在也没有忘记。我和几个同事当时就脱下了我们的外套送给他们,我们心想着,至少我们回去了还可以分配工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