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2 / 2)希尔伯特空间首页

美美心中暗暗发笑:“这个孙博士,说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个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的‘话痨’呢!”

只听孙博士接着说道:“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中华先光海葵的身体形状与现代刺细胞动物如海葵、珊瑚等十分相似,呈向上收缩的锥状,基部最宽处约3厘米;整个动物体高度约为6厘米,有一呈圆柱形的基盘,埋入泥沙之中,起到固着在海底之功能。基盘之上为动物体主要部分,为内脏器官所在位置。最上部口盘有多条触手环绕,每一触手的内边缘存在纵向排列的刚毛状构造。它的嘴和触须朝上,或许是这个群属里最早期的例子。羽毛状的触须上覆盖着刚毛状细丝,是先光海葵从海底的海水中过滤食物颗粒的地方。这样的触手一共有16条。之所以把这种古生物命名为‘先光海葵’,是为了纪念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者侯先光教授。1984年7月,侯教授经过长期艰苦、细致的野外工作,在YN省澄江县帽天山早寒武世地层内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被世界科学界称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世界科学家把该化石群评价为‘永远是科学的大厦’。”

美美一边听讲,一边用全息摄影系统不停地拍照、摄像。她心里想:“等假期结束回到班里,同学们知道了我亲眼看到活生生的中华先光海葵,还不得把我抬起来扔到天上啊!哈哈,这种显摆、得瑟的愉快感觉,那可是比得十次八次考试第一还要爽啊!”

正在浮想联翩,美美忽然觉得有什么东西在触碰她的左脚外侧,低头一看,禁不住又失控地大叫起来,以至于孙博士赶忙中断讲解,连声询问她发生了什么情况。

美美声音颤抖地说:“我的左脚边有一只特大号的‘海底大蟑螂’!我最害怕蟑螂啦,快想办法让它走开!”

孙博士听说往美美的脚下看去,随即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海底大蟑螂’,你倒是挺会给它起名字的!你见过能在水里生活的蟑螂呀?!哈哈哈哈……哎呦,和你们这些孩子们在一起真开心,我好久都没有这么肆无忌惮的大笑过了!”她止住笑,喘息了片刻说道:“美美呀,你不必害怕,那不是什么大蟑螂,而是一只纳罗虫,它不会伤人的!——对了,关于它呀,我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讲给你们听呢!”

“1984年6月中旬,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硕士毕业的侯先光来到云南澄江县帽天山,寻找曾经生存于寒武纪的高肌虫化石。他天天早出晚归,爬过崎岖的山路,到选点搜寻古生物化石,每日劈下的石头都有两、三吨重。同学们,你们说侯教授的这种行为像不像愚公移山啊?”

孙博士的耳麦里传来同学们的赞同声。

“没错,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非常重要的。将来你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做起来非常困难的事情,必须具备这种精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能取得成功。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呀?”

耳麦中传来的是一致而肯定的回答。

“嗯,很好!”孙博士很高兴,接着往下讲起来:“万事开头难,艰苦的工作并没有得来想要的收获,工作了一个多星期,却依然两手空空。但侯先光毫不气馁,每天都在不停地挖呀、劈呀,劈开的碎石片在他身后堆成了一座又一座小山。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将近二十天,7月1日下午3点左右,正在紧张发掘的侯先光一抬脚,鞋跟不慎剐落了一片松动的岩层,一块形状奇特却又保存完整的化石露了出来,欣喜若狂的他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判断,这是一块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他再接再厉,当天就发现了三块重要化石,经进一步鉴定发现,发掘出来的分别是纳罗虫、腮虾虫和尖峰虫的化石。其中,纳罗虫化石是澄江生物群被发现的第一块化石!”

“哇噻,太棒啦!原来我脚边的这个‘小家伙’还有这么重要的身份哪!”美美高兴地说道。

孙博士点点头:“没错,纳罗虫是三叶虫的一种,而三叶虫是寒武纪生物群中最具代表性、分布最为广泛的生物,不仅在我国的云南有,在远隔千山万水的加拿大布尔吉斯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