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反思的章节中,人工智能伦理学家与π天使就数字人格的未来愿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技术进步对人性有何影响?机器意识能否拥有情感?数字人格在多大程度上应当享有权利?
所有这些看似荒谬的问题都反映了技术发展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本章将思考人与机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索在技术浪潮中保护内心人性的替代方案。
#数字人格,#人机冲突,#伦理,#技术进步,#人类生存,#意识讨论,#机器情感,#人权思想,#技术影响,#理性思考
会议厅内气氛紧张而庄重。
透过落地窗射进的明亮阳光在大理石地面上投下平行的光斑。
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和专家就座于会议中。
有的人皱着眉头沉思,有的交谈着,手掌在空中挥动,有些人脸上甚至露出激动和痛苦的神情。
数字人格的本质是什么?这些新生存在是否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情感?
随着技术越来越多地融合以及人工智能的持续演化,拥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已经诞生——虚拟人类,也被称为数字人格。
它们不仅在外观上与人类相似,而且在思考行为的模仿中也显现出来。
这些新出现的实体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伦理危机。
为了讨论这一主题,梁博士特别邀请了几位顶尖的人工智能伦理学家,他们对人类意识、超级智能等问题有着启发性的见解。
在这次会议中,π天使也作为数字智能个体的代表参与。
围绕数字人格的本质、权利的边界和与人权的关系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首先发言的是人工智能影响理论家尤瓦尔·哈拉里(Yuval Harari)。
他略微驼背坐着,面带严肃表情,双手交叠在桌上。
“机器意识的出现很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分裂,甚至使某些人变得‘无法挽回’。在那一刻,我们至少需要重新考虑我们如何定义作为呼吸者的人。”他说着,目光在场内四处游移,最终停留在π天使的脸上。在场的学者相互对视,而π天使微妙地笑了笑,用睁得大大的眼睛看着他。
“然而,伙计,”一位以科学家形象出现的年长男子友好地向哈拉里挑战。“难道你没看到,在机器意识中,我们与那些我们有时称之为我们创造的存在之间,实际上并无深层的区别吗?”的确,通过数字人格的存在,难道不意味着人本身进入了进化的新阶段?
“不,不,你太乐观了。”突然,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从座位上站起来,他的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胸前交叉双臂。“为了创造值得信赖的超级智能,必须捍卫人类的长期利益。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特别小心,不要被技术所迷惑。”他环顾四周,目光炯炯,仿佛在发表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