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国子监(1 / 2)思窝传首页

忙完工作,李诚走到工作台,打开台灯,戴上眼镜,拿起寿山石,篆刻了起来,这是他整理思路的方式,当刻刀琢去多余的部分,留下点、横、竖、撇、捺、提、折、钩,随着印章上的笔画越来越清晰,思路也清晰了起来。

李诚也意识到了社会新的三座大山:渠道垄断、资本垄断、信息垄断对传统文化的禁锢。或许因为自己一把年纪,功名利禄早已是过眼云烟,于是能守住一颗心如止水的心,耐下性子坚持己见。但对于追求功名利禄的年轻人,他们能默默无闻地坚持多久?李诚洗了把脸,看着镜中的自己,仿佛看到了年轻时,那个曾经也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自己,总会去到那个地方……

“大家把手头上的活放一放,今天我们去个地方。”说完,李诚便带着大家走向了国子监,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所在地。穿过三间四柱七楼的琉璃牌坊,来到泮水环绕的辟雍大殿,重檐四角攒尖宝顶,覆黄琉璃瓦,四面开门,方方正正,无不彰显着这座最高学府殿堂的庄严。

“国子监是元明清那会儿,芸芸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我曾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我人生中的青春热血挥洒在了这里,我生命中的芳华岁月停留在了这里。”李诚说着环视起了四周,昔日的记忆如烙印一般定格在泛黄的胶片上,带着历史痕迹的画面就这样在眼前播放了起来。

“不过,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的是另一处地方,在不变的国子监里变动最大的地方。”

来到碑亭所在地,这里尊放着“十三经石碑”189块,“大学碑”190块,“进士题名碑”198块,其中元代3块、明代77块、清代118块,记录了51246名进士的姓名、籍贯等信息。

李诚指着眼前的石碑说道:“石碑记录的便是大家所追求的功名。以前,这些石碑在厢房里尊放着,后来厢房挪作他用,便将里面的石碑搬到了这里。在那个年代,这里还是露天的,石碑在日晒雨淋、风剥雨蚀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侵蚀着。记录石碑上的这些变化,让我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工作中,不再感到枯燥。于是,每当工作停滞不前的时候,我便会来到这里,寻找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