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吃得饱,吃得好”(2 / 2)盛世锦绣,灶壶厕床首页

第二个是小炒肉,还是先烧干锅里的水分,加油,烧热,加盐,入肉,翻炒到半红,加蒜片加辣椒,翻炒,可适量加水,因为量的问题可能辣椒不会太熟,加水可以多炒一会而不粘锅,便于锅内没熟的慢慢熟。成色到了就可以起锅了。

基本上,准备加炒完菜,饭也煮好了在保温。盛上香喷喷的米饭,伴着小炒肉和花菜炒肉吃,我直接一个暴风吸入!干的一点也不剩。

菜稍微多了点,导致吃完菜还剩了点饭在锅里。可以留到明天早上炒蛋炒饭。剩饭炒的蛋炒饭才香哦。

饭放到碗里,保鲜膜封住,放入冰箱冷冻区。

洗碗洗刀洗砧板洗锅洗高压锅。

下面是煲汤环节!将处理好的排骨块放入锅内,加盐加姜片加大葱,加足水开煮,可以休息半小时再来看,半小时后先把浮沫去掉,将排骨和佐料捞出,重新洗一下,把血沫都洗掉,再用油炒一炒姜片,再加排骨一起炒一炒炒出香味。

炒到这时就可以再加水,慢煮,煮到汤变浓,去油沫,放入高压锅内再煮。

因为是明天一早用,最好是炖好后放在冰箱里保存起来,明天一早再热。

炖汤的时候,易无恙坐到书桌前,拿起半年前没看完的小说《新星》看了起来,《新星》的背景是改革开放初期也是相当日新月异的时代,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猛烈地冲击着传统思想和农村思维,人们在摸索着过河,在发展中成长,慢慢适应着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新星》的主角也是青壮年,在官途里陷入了情感纠葛,新与老的冲击,保守与开放的矛盾,作为青年才俊、政坛新星的他也是在迷茫、矛盾和反思中慢慢探索、适应。

哪怕到了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步伐依然坚实可靠,一步一个脚印,大步地迈向未来。生活依旧日新月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多媒体、计算机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培养训练等科技无疑不是飞速发展,按季度甚至按月迭代;晚婚晚育、丁克和独身等生活方式也逐渐在社会有一席之地;日常生活知识、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等信息也是飞速膨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持续学习就会被社会主流生活淘汰……

想到这,不忍想起有些老人还不会用移动支付,却有很多地区和特定消费场合已经基本全面使用移动支付;想起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一线工作者,时刻为自己跟不上技术迭代而苦恼。但是仔细一想,也有人并没有被社会发展的洪流一味地裹挟,比如我的母亲大人,一直在通信公司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闲暇时享受着生活;想起从事教学岗位的老师们,知识的增多似乎也是有限的……

只能说,人各有志,追求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就不同。

对于每个人来说,“吃得饱和吃得好”也是一个个性化的主题:

吃得饱对于不同人显然不一样,比如易无恙就是吃的多,能吃多少吃多少。而健身减肥的人则需要时刻控制饮食维持全身分明的肌肉线条,或者持续减脂。

不养生的人,三不忌口,主打一个口味。养生的人,减油减盐,膳食搭配。

爱吃辣椒的无辣不欢,不爱吃辣椒的一点也粘不了。

爱吃甜食的人,每天都想来一点,有瘾。像易无恙这种对甜食无感的人,平时给朋友庆生都尽量挑小一点的奶油少的蛋糕吃。

怎么在这样一个独特的时代里,让自己舒舒服服地“吃得饱,吃得好”也是一门大学问啊。

思绪一下漂到了哲学层面,“也许看看马哲、毛思想和阳明心学会有启发呢”的想法刚冒出来就被响亮的铃声拉回了桌前书上。

起身去处理炖好的排骨汤,打扫好灶台和厨具,已经累得眼皮打架了,一看表深夜11点45了,洗个澡便洗漱睡下了。

晚上做了一个梦,梦里,易无恙重回孩童时期和本科时期去过的上海,每天在上海吃甜食,吃得都快要哭出来了,但是没办法,饿也不行,只能吃,一直吃,没想到慢慢感觉不是那么不喜欢,反而觉得挺好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