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投稿《十月》(1 / 2)1979:开局林黛玉赠我青丝首页

苏沐家再次成了院子里那些大妈大婶的谈资。罪魁祸首苏沐,也再次挂上了“不懂事”的标签。甚至还有人特地路过苏沐大伯家,想跟苏沐的大伯打小报告呢。

就是苏沐的大伯、大伯母刚好都不在家而已。

而被大妈大婶们“声讨”的苏沐,将两斤肥膘放好之后,已经带着书稿来到了邮局。他要第一时间将稿子寄给杂志社换钱。

至于寄给哪个杂志社,苏沐在开始的时候就想好的。

他选择的是《十月》。

原因只有一个,《十月》名气够大,发行量够高,曝光率够充足。

到明年,文学界会评选出四大名旦,《十月》、《收获》、《当代》、《花城》。可现在,除了《人民文学》之外,《十月》可谓一枝独秀。原因是《十月》创刊更早。

动荡十年,全国的文学刊物只剩下《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燕京文艺》等几家。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后,文艺由于它天然的敏感性,走在了冲破禁锢的前面。

而《十月》杂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在78年8月就创刊了。相比而言,《收获》在79年初才复刊,《花城》在79年4月才创刊,至于《当代》的创刊,要到79年底了。

四大名旦的背后资源相差不大,但《十月》创刊更早,占尽先机,现在算得上一枝独秀。只要《那山那人那狗》能够在《十月》杂志社发表,那苏沐在文坛上就算入门了。

大概是没问题的。

但为了防止发生意外,苏沐还特地在稿件里声明,如果《十月》杂志社不予他的小说通过发表,务必第一时间把他的稿件退回去。

这样他还可以另投其他杂志社。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苏沐是不信这篇小说没人要的。

苏沐还留了家庭地址和联系电话。电话当然是街道办的。只要跟街道办说找住在哪里的谁谁谁,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一般都会上门通知的。

将稿件寄出去之后,苏沐就只能等待了。

当然,在等待之余,苏沐也可以着手他第二篇小说的创作。毕竟《那山那人那狗》才三万字左右,哪怕能赚到钱也不会太多,只能解燃眉之急而已。

但要写哪个故事,苏沐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

可惜穿越年代晚了点,若是早个一两年,苏沐绝对会选择写《牧马人》,因为这部电影足够治愈,夹在一干伤痕文学中绝对能让人眼前一亮。

但现在1979年7月中了,印象中《牧马人》的原著小说《灵与肉》是1980年出来的,具体哪个月份不知道,但张贤谅很可能已经在创作了。

为免翻车,苏沐只能放弃。倒是另外一本《肖尔布拉克》可以考虑。这小说是83年才出来的,苏沐现在写肯定不会出问题。

《肖尔布拉克》同样是全国优秀短篇小说的获得者,而且相比而言,苏沐认为《肖尔布拉克》比《灵与肉》更加动人。

作为一部短篇小说,《肖尔布拉克》显得厚重而意蕴深远。它以善良坚毅的汽车司机李世英向记者述说的方式,展现了六十年代从外省“盲流”到安西找工作的人和知青们的人生坎坷经历。

然而经历虽坎坷,但他们依然对生活抱着渴望,渴望生活给予幸福和阳光。而这种渴望就表现在李世英对所爱的人说的两句话。

“日子好过不好过,不在于在什么地方,而在于跟什么人在一起。”

“凡是在碱水里泡过不动摇的人,比金子还珍贵。”

小说依然是对知识分子苦难的书写,却淡化政治色彩,更多生活气息。聚焦于灾难下的萌动的爱情,刻画动荡年代个体沉浮错位、相互取暖,赞美了他们于重压之下的那股对生命的热爱与执着。

苏沐看过原著,也看过电影,想写这个肯定没问题的。问题在于,现在可是伤痕文学盛行。所有的“伤痕”小说都在揭露和批判十年动荡所造成的灾难性影响,展现十年动荡给人民带来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苏沐若写《肖尔布拉克》,不说冒天下之大不韪,也必然会引起争议。

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啊。动荡十年,大家都被压抑成什么样了?正是需要发泄的时候,你却劝我放下伤痛,拥抱新生和生活。什么意思?就你清高?你伟大?你了不起是吧?

就这么说吧,苏沐现在若写《肖尔布拉克》,就跟后世下岗潮最严重的时候,刘涣唱的那首《从头再来》一样操蛋。

所以写《肖尔布拉克》还是要慎重,最好等个一两年。等反思文学冒头之后再写《肖尔布拉克》。

那写什么呢?一时之间苏沐还真拿不定主意。好在也不算太急。正好他的手也需要短暂歇个一两天。

寄完书稿回到家,苏晴竟然已经将两斤肥膘切好了。

这丫头真懂事。

值得一提的是,苏沐提着两斤肥膘回来的时候,苏彤和苏晴这两个小丫头可是两眼放光。

“姐姐,有肉,有肉!”

“有肉吃了!哥哥给我们买肉吃了!”

两个小丫头又蹦又跳。

......

苏沐榨油的时候,两个小丫头就在一旁围观。油渣刚盛出来,两个小丫头就忍不住上手。

“小心烫!”

苏沐话刚说完,苏彤和苏涵已经将油渣放到嘴里。没见她们说烫嘴烫手,只见她们一脸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