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沐开写了:
“桂省南部山区,稻田簇拥小路,通向烟雨蒙蒙的村落。儿子高考落榜回归大山,接班父亲出任大山邮递员。
天还很暗,山、屋舍、河、田野都还蒙在雾里。鸟儿没醒,鸡儿没叫。早啊,还很早呢。屋舍内却已然炊烟冉冉。
桌上摆着两只整整齐齐的邮包。邮包半旧却被父亲洗得干干净净。父亲摊开邮包,现场教学教儿子给信件分门别类,教他如何包好油布。山里雾大,邮件容易沾水。
.....”
苏沐的行文并不是按照原著来写的,他也记不得原著,毕竟一万字的小说,他怎么可能完全背下来。但他能记得个大概,且他脑海中还有完整的电影画面。
确切地说,苏沐的行文就是参考电影画面写的。与其说他写的是小说,不如说他写的是电影剧本,且这个电影剧本还有着完整的电影画面作支撑。
别人都是先写剧本再拍电影,苏沐倒过来了,给拍好的电影写剧本,将电影画面以文字的形式具现出来。
让苏沐惊喜的是,也不知道是不是穿越者的福利,他脑海中的电影画面居然异常清晰。
原以为是穿越前多次观看过这部电影的缘故,不曾想,苏沐回忆起另外几部只看过一两次的影视剧,画面竟然也非常清晰完整。
这些影视画面,好像变成了一堆数据,储存到了苏沐的脑海之中,只要苏沐需要,随时可以读取。
苏沐大喜。
这下子他的选择就多了。因为无论是编剧还是资深影评人,亦或者资深影视解说,首先要做的就是阅片无数啊。
也意味着,苏沐以后完全不缺故事写,也不用愁卡文。能成为资深影视解说,资深影评人,苏沐的文字功底哪怕放在同类中都称得上出类拔萃,将影视画面文字化太简单了。
苏沐继续写:
进山在即,父亲抓紧时间耳提面命:“来回一趟240里,要三天,中间歇两个晚上。”
走了20多年的路早已烂熟于心,父亲拿出地图给儿子提点:“翻过望月岭到天峰坑,万象古住下,这是80里。明天一早起身要赶到寒潭坳,再过平山、婆婆山,然后到大岳岭住下。这又是80里。第三天起早一口气下山还是80里。”
未曾历过艰辛,儿子轻轻松松,毫无思想负担,他这样说:“第一天我要是能多走点儿,没准两天就能赶回来。”
父亲却说:“干上了就不是一天两天,三趟五趟。”
提到这儿,老父亲对儿子的3分钟热度不甚放心,继续提点道:“这是个苦差事,说不定你过不了多久就得后悔。”
旁边的母亲灶台忙碌,可满心都是儿子的将来:“现在不愁吃穿了,当农民有什么不好?你爸又回来了,你要想当工人就到城里去当呗。”
可儿子心中自有一番抱负。
满满当当的邮包收装妥当,父亲熟练地系好邮包。于是,在父亲肩上度过了几十个春秋的邮包,带着父亲的体温,移到了一个厚实的、富有弹性的双肩上。这双肩很有些力量,像父亲的当年。父亲满意这样的肩膀。
父亲的手有些发抖,特别是手脱离儿子肩膀的那一刻。眼睛有些模糊,屋里的摆设忽然间都模糊了,把儿子高大的身影也融到了墙的那边。心里梗得厉害,如释重担又怅然若失。他赶紧催促儿子:“上路吧,到时候了。”
要出发了,像往常一样。远处,有等待,有期望。在脚下,有无尽伸延的路。那枯燥、遥远、铺满劳累、艰辛而又充满情谊的路啊……
顶着满天的雾气,儿子叫上随行老狗:“老二,咱们走。”颇为豪迈的准备出发。
可老二最是认主,听到儿子的话根本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