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欠账单》的作者,竟然是我们复旦中文系的大一新生,啧啧啧,厉害的厉害的。”
“是啊,人家中文系运气好,先有一个伤痕文学的鼻祖卢新化,现如今,又冒出了一个陈力,简直了。”
“陈力我见过,个子很高,一身的腱子肉,身边还有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听说也是我们复旦大一新生。”
“……”
这是一些理工科学生的议论,他们的学业繁重,平日对文艺方面的事情,了解一些,但不多。
不少人还没有将《亮剑》、《霸王别姬》和《一张欠账单》联系起来。
中文、哲学、经济等文科院系的师生,在这一个多月里,则差不多都快要麻木了。
当初,《亮剑》发表后,一炮而红,两个月内,便让《收获》杂志热卖230多万本。
紧接着,《收获》的9月号上,又发表了《霸王别姬》,势头更猛。
这都过去一个多月了,9月号的《收获》杂志,单本销售飙升到了240多万,各地要求加印的电报,还是源源不断,简直火爆得一塌糊涂。
这还得感谢一些同行。
《霸王别姬》发表后,读者反响大,却只是纯粹的喜欢而已,倒是作者群体,很快就分成了两派,一部分老作者一边读,一边骂,撰写文章批判陈力‘有伤风化’;
另一部分年轻作者,也是一边读,一边骂,也在撰写文章批评陈力不当人,把两个戏子、一个婊子和一个戏霸的爱情故事,写得这么牛逼。
相比《人民文学》发表的《一张欠账单》,《亮剑》《霸王别姬》两部小说,却又不够看了。
西南边疆的战事,依旧在持续。
全国人民憋了一肚子的怒火,尚未痛痛快快的倾泻而出,那些可恶的白眼狼,还没有被彻底打疼、打残,生活还能自理。
《一张欠账单》的发表,自然引起了最广泛的共情……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而言之。
1979年,在这样一个春意萌发的年代,在伤痕文学最为流行的一个年度,陈力的三部小说,脱颖而出。
陈力,已然成了家喻户晓的作家,风光无限,在某种层面上,其实早已超过卢新化、刘新武等‘名家’了。
在燕京,在沪上,已经召开了好几场‘陈力小说作品研讨会’,几十家报刊杂志,纷纷参与讨论,大力宣传。
复旦中文系,自然也召开了好几场研讨会。
果不其然,新的麻烦接踵而至。
首先是各路媒体记者,为了采访陈力,齐聚复旦,从学校到系上,他们摆出一副采访不到本人,就绝对不撤退的架势,让校领导喜忧参半,哭笑不得。
无奈之下,学校联系了《收获》编辑部,得到陈力‘不接受媒体采访’的确切消息后,转告了各路记者。
记者们不想就此罢休,于是,学校便让‘伤痕文学鼻祖’卢新化和辅导员林燕如二人出面,接受了采访,这才暂时解决了麻烦。
紧接着,采访风波尚未消停,几大电影制片厂的编剧、导演,又找上门了。
他们的要求简单一些,请求学校和中文系联系一下陈力同志,给他们一个‘小说改编授权书’……就行了。
其中,北影厂一名姓陈的大导演刚好在沪上,他新拍的电影《铁弓缘》刚刚杀青,便干脆乘兴而来,点名只要《霸王别姬》的小说改编权,并开出了150块钱的‘天价稿费’。
这一下,陈力终于坐不住了。
他让郭酌、李小林两位编辑老师转告陈大导演,想要《霸王别姬》的改编权,行,拿来8000块钱,小说拿走。
而且,他还提了一个很无礼的要求——
《霸王别姬》本子陈大导演拿去后,就必须书面承诺,编剧和导演,不准挂羊头卖狗肉,不准其子女、亲戚等挂名,刷脸蹭流量。
这件事情上,陈力很固执。
他十分固执的认为,上一辈子的《霸王别姬》,绝对是陈大导演的作品,才不是他那个‘烂片王’儿子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