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手的杂志有点破烂,书页卷边的厉害,一看就是经过了很多手,才会被翻成这个烂包样子。
翻开扉页,的确是最新一期的《收获》,7月号。
也就是说,在接到他的投稿后不久,编辑部便将那部魔改后的《亮剑》,加急编排,在当月就给发表出来了?
看来,自己的选择没错。
沪上,才是他陈力的‘风水宝地’。
燕京太骄傲,咱高攀不起,还是沪上好,《收获》杂志的稿费高,发表速度快,巴老还亲笔来信,想想就暖心。
陈力嘴角微翘,忍不住咧嘴傻笑。
他突然想到了海盐县的那个牙医,于华,好像跟自己同岁,都是60年生人,长得有点像潦草小狗的‘己亥猪’。
那家伙不知道在干什么?
依稀记得,于牙医在1977年前后,好像就在燕京的鲁艺文学院进修深造。
那家伙说过一句话,卧槽,说得真特么好:‘这地方,我来对了……’
……
高考结束后,窝在陈家沟的陈力并不知道,他魔改后的《亮剑》,一经发表,就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首先是苏杭、江浙、沪上一带,新一期的《收获》卖疯了,短短半个月时间,编辑部加印的20万册杂志,就被读者一抢而空。
紧接着,金陵,两广,川蜀,以及中原一些大中城市的新华书店,纷纷给编辑部发电报、打电话,追加了35万的订数。
还不等加印的55万杂志发货,金岛、津门、燕京以及山海关外各大城市的新华书店,也是火急火燎的给编辑部打电话,追加了42万的订数。
一线、二线城市的销售热潮尚在持续,西部各大城市和全国县城小地方的‘追订电话’,开始对《收获》杂志编辑部进行狂轰滥炸。
要求只有一个:加印!
短短一个月,算上原有的94万订数和三次加印的数字,《收获》杂志的销量,直接突破了200万大关。
编辑部的同志都快忙疯了。
同时,也快要乐疯了。
果然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要不是巴老爷子拍板,一锤定音,以最快的速度将这本奇怪的小说编排、发表,哪里能有今日之风光?
要知道,陈力魔改后的《亮剑》邮寄到编辑部时,其实还经过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第一个接手《亮剑》手稿的,是编辑部的老同志,年过半百的老编审郭酌老师。
她花了一天一夜,便将25万字的《亮剑》通篇看完,明知道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可是,临到编前会发言时,却开始犹豫起来。
这部小说的背景设定,是1937年-1977年间,时间跨度整整四十年,囊括了太多内容,这是其一。
其二,这部小说的故事主线,看似单一,以时间线为主干,穿插了几场激烈战斗,描写了两场荡气回肠的爱情……在眼下这种氛围,敢不敢发表?
此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存在一点麻烦。
《亮剑》里的每一个人物,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优点,并不因为某一个人物是正面,是主角,便会下意识采用春秋笔法加以包容。
同样的,对于那些反派人物,哪怕对方是罪行累累的小日子畜生,作者的笔触,同样冷静、客观而细腻,突出了他们的厉害之处。
零零总总,约莫有七八个点,与当下最流行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基本不沾边。
郭酌老师很纠结,也很焦虑。
她担心,这部小说的一些内容,以及作者采用的白描手法,会不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反弹和麻烦。
同时,她的心里头还有另外一层担忧——
这个名叫‘陈力’的年轻作者,会不会不懂规矩,来一个‘一稿多投’,让别的杂志抢先发表《亮剑》?
于是乎,她一改往日的编辑部流程,在与其他编辑同志简单商议后,带着小说手稿,直接拜访了巴老。
老爷子看完小说手稿后,一锤定音:“立刻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