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子
……天柱断,地维绝,以致天河倾覆,水淹坤舆。
故此,阴阳动乱,先天有缺。
后虽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救大地生灵于水火,然玉碎不能复其韵,镜破而不能复其圆,欲挽天倾而不能也。
又有道祖鸿钩炼封神榜,以神道重定地水风火,天地轮回,依旧难补天道缺损之万一。
至此天地间灵气渐消,天道倾覆,仙路断绝,后辈再无一人成那煌煌仙道矣。
——
小径尽头,人影渐显。
只见一年轻道士,年约二十余,发髻高挽,剑眉星目,肤色白皙,身披青袍,步履轻盈,沿着小径缓缓而来。
此人眼神清澈如秋水,仿佛天地间的清风明月,令人不禁心生敬仰。
他一路不停,径直往前面楼阁行去。
山风乍起,白雾渐散,隐隐约约中,山中景象若隐若现。
只见一位身披道袍的老者,背手伫立于半山腰突兀而起的楼阁门前。
天地间灵气早已消散殆尽,先辈们历经千辛万苦,四处奔波寻找,然而依旧毫无所获。
到了这一代,修行之路依然荆棘丛生。
他凝望着阁楼旁那块巨石上刻的诗句,久久无言。
凌风飞乱絮,
游雾遮重楼。
拨云弄萧疏,
清徽剑中神。
仿佛在那字里行间寻觅着什么。微风拂面,道袍轻轻飘动,老者的眉头微蹙,眼中闪烁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情感,似是追忆,亦或是感怀。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只剩下那石上诗句与老者心中的波澜相互交织。
凌风虚度,云中飞驰?
叹息一声,感慨道:“先辈之荣光,今难复刻矣。”他摇了摇头,心中充满了几分无奈与落寞。
观澜远远看到老道正在巨石前感怀春秋,不由得摇头轻笑。
走上前去,轻轻叫了声:“师傅,该吃午饭了。”
老道微微颔首。
“如今灵气匮乏,为师至今仍困于练气化神初期,寸步难进。境界难升,寿元将尽,恐怕再难等到那一日了。”言罢,摇头苦笑,眼中尽是无奈与苍凉。
青年道士闻言心中一紧,看到师傅的背影仿佛又佝偻了几分。
转头看着观澜,老道不禁唏嘘感慨,心中亦是暗自庆幸。
幸得天命垂怜,此种境况终止于吾辈。徒儿机缘已至,心中欣慰,不由得长叹一声,仿佛卸下千斤重担。
只待来日,以自己徒儿的资质,必显上古修者之荣光。
想到这里,老道顿时精神了几分,枯槁的脸上也有了几分光彩,莫名笑道:“徒儿真是好运道,哈哈。”
转过身大步走向青石小道,远远传来一句:“走,吃饭。”
观澜连忙跟上,心中思量着师傅没由来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山风愈烈,瞬息之间,山中云雾消散大半,渐渐显露出山中景象。
只见一处楼阁依山而建,粉墙青石,飞榆立柱,亭台相间,清幽雅致。
山上绿植林立,与楼阁共处其间,云雾散去,楼阁青瓦被阳光照射下,显得耀耀生辉,真可当得一处仙家福地。
亭台前面有一青石小路,沿山体绵延而下,看不出深远。
一老一少,漫步于这青石小路之上,山风稍歇,雾霭便如潮水般涌来,将二人行径尽数掩去。老少二人行迹隐隐,身影渐渐融于迷蒙之中。
自从师父于震后废墟中将襁褓中的他救出,他便随师父左右,不知不觉已经过去这么久了。
若不是师傅说自己时日无多,他从来没有朝这方面想过。
师傅曾言,他年少时便听闻,如今世间灵气已然消散,唯有谨遵先贤之道,守护法统不失,方能于漫长岁月中觅得一线复苏之机。
正是年少好动的时候,如何肯甘心。于是就如无数先辈一样,下山走遍万水千山,寻找那一丝已不可能存在的成道之基——灵气。
可惜到头来,还是一无所获。
恰逢遇到灾难中幸存的自己,远行寻觅的心思也就淡了。
从此,师傅一手将他养大,教他学道,俨然是将自己未竟的心愿,放到了他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