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记忆犹新(1 / 2)躺赢!!首页

很多人都觉得刘思宇太顺了:高中毕业以豫中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京北大学;读大学期间创立思宇网络,成为京北大学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典范;还没毕业,便捐款三千万美金给京北大学,创造了京北大学在读大学生捐款之最;临近毕业,竟然成功牵手京北大学校花杨晓兰;更为关键的是,刘思宇不仅大学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他的学业并没有受到影响,年年拿国家奖学金,最后毕业综评,获得所在专业的年级第一名......

外人都觉得刘思宇太顺了,其实,只有他自己清楚经历了多少心酸,现在想起过去四年的点点滴滴,依然记忆犹新。

刚上大学那会儿,一个土里吧唧的穷小子,从刘家宅来到京北市,刘思宇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那时,他不仅物质匮乏,就连完成学业都有点吃力。毕竟,刘思宇属于那种小镇做题家,虽然高考成绩优异,可在知识的应用和视野方面稍微差一些,比如,英语交流,他能够流利的交流,但是,发音不够纯正;比如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他去的地方比较少,一次去省城还是因为参加奥数比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或者说见多识广,因为出身的原因,偏居一隅的刘思宇不可能跟大城市成长起来的大学同学相提并论。

面对短板,刘思宇迅速的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京北大学图书馆就像一座待开发的宝矿,他根据自己的需求疯狂的挖矿,原版英文原著大部头,各种原版的英文听力材料不分昼夜的听读,甚至背诵......通过半年的努力,刘思宇的各科文化课不仅赶上了,在演讲方面的才能也被充分挖掘了出来。

坦率地讲,刘思宇原本并没有创业的想法,刚开始只是因为生活拮据,尽管母亲有一手好手艺,可那年代只是个人爱好,做出一些产品也是半卖半送,并没有完全商业化。当时,刘思宇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五百块,捉襟见肘,别说用这点钱发展个人的爱好了,就是基本的生活,填饱肚子都难。为了解决生活拮据,他刚开始找家教,通过一个学生的家长接了第一个编程的私活,打那以后,通过编程实现了黄焖鸡米饭自由,偶尔还可以吃顿东来顺涮羊肉。当然了,吃并不是刘思宇的根本目的,有了点闲钱之后,他便如脱缰的野马,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他去了古长城,去了甘肃鸣沙山月牙泉、张掖七彩丹霞、敦煌莫高窟,还看了《又见敦煌》演出......

因为出色的演讲才能,刘思宇代表京北大学去新加坡参加了亚太大学生华语辩论公开赛,在助力团队勇夺冠军队的同时,个人荣获最佳辩手称号。并不是他天生便具备舌辩群儒的能力,而是他通过日常的学习,阅读大量的书籍,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了今日的成就。从小学开始,他便对辩论感兴趣,代表学校到县里面参加小学生辩论大赛;初中代表县里面到市里参加市级的辩论大赛;高中代表市里参加省里面的辩论大赛......

来自农村的刘思宇也不是天生就有创业的想法的,当他接私活接多了以后,在跟甲方沟通的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刘思宇就像一个小型的信息搜集中心,汇聚了不同行业的各种信息和资源,面对庞大的信息和资源,刘思宇慢慢地对它们进行了梳理。同时,因为甲方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有时候工程量的不同,刘思宇需要去寻找更多的人去解决问题。在慢慢的摸索的过程中,刘思宇不仅洞察到了网络游戏行业,这个蓬勃发展的新兴行业,同时,还有了一支十来个人的固定小团队,这些人可都是来自京北大学或者华清大学的全国顶尖人才。每天,跟这些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有思想碰撞,不成长都难!一方面是个人积极主动的成长,另一方面是小团队推着刘思宇成长。

直到有一天,刘思宇洞察到了网络游戏这个大蓝海之后,他便迅速的注册了思宇网络,在京北大学国家科技园租了一个两百多平的办公室,组建了一支由京北大学和华清大学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三十人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