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言篇(九)(1 / 2)铭阳居士诗集首页

华夏全史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所谓“周公葬毕”,毕在镐东南杜中。秦灭周。汉兴九十有馀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後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太史公曰:余读《易》,至于《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刚柔而上下其道,穷理尽性以至於命。”可谓究天人之际矣。

太史公曰:孔子言“礼”之多,可称计。然自孔子卒,至今四百年,学者徒称颂孔子之学,未能究其意,盖失其传久矣。今之学者,断长续短,妄自为论,非但未究孔子之意,亦已乖其所守矣。

太史公曰:夫儒者,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重义轻财,知行合一,可以为君子矣。然儒者之道,不务为政,不求用世,专修己身,独善其身,是以无用於世也。

太史公曰:道家者流,出于黄老之间。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应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舍。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

太史公曰:墨者,俭朴宽惠者也。夫墨者,强本节用,薄葬久丧,志在兼爱。故能治国家,齐百姓,平天下。然其道太促,俭而难遵,是以不传于后世也。

太史公曰:法家者流,出于法术之士。其术以法为本,以术为辅。法者,所以定分止争也;术者,所以取容保身也。法明则民服,术审则主尊。故能治国家,齐百姓,平天下。然其道太刻,严而少恩,是以不贵于世也。

太史公曰:兵家者流,出于战阵之间。其术以胜为本,以谋为用。战胜则国安,谋胜则人服。故能治国家,齐百姓,平天下。然其道太凶,残而少恩,是以不贵于世也。

太史公曰:名者,实之宾也。夫名者,生于实而出乎实者也。故古人重名而不忘实,今人重实而忘名。然名实相生,不可偏废也。

太史公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夫阴阳者,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者,无形之名也。阴阳者,有形之实也。故阴阳相生,道乃成形;道形相生,万物乃成。

太史公曰:五行者,天地之纲也。夫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故五行相生相克,天地之道也。

太史公曰:八卦者,天地之象也。夫八卦者,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也。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故八卦相生相克,天地之理也。

太史公曰:易者,天地之道也。夫易者,变化之总名也。天地之道,变化无穷也。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故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太史公曰:夫易者,变化之总名也。天地之道,变化无穷也。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故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夫周之兴也,始于文王,盛于武王,延绵八百载,为后世楷模。昔者,商纣无道,天命将改,乃有西伯昌,受天之命,肇基王业。

初,文王在西岐,修德行善,礼贤下士,诸侯归心。时有姜尚钓于渭滨,文王见而异之,曰:“此吾太公望也。”遂以国政咨之,太公辅之以文武之道,西岐日盛。

及至武王继位,承父业,志在灭商。乃大会诸侯于孟津,誓师伐殷。武王执干戚舞,众心激昂。牧野之战,商军溃败,武王入商都,封神榜立,商纣自焚而死,商亡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