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世人不知,慈航非但以神力渡人,亦以智慧开悟。常于闹市中化缘,遇一人名唤子綦,自视甚高,言道:“天下学问,无出我右。”
慈航问之曰:“汝知天地之大乎?知四海之外复有何物?”子綦哑口无言。慈航曰:“学海无涯,知其有限,方始无限。汝心若不系于边涯之知,方得真解。”
子綦闻之,心生惭愧,从此洗心涤虑,不再自傲。后终成大儒,弟子百千,皆传慈航之道。
故事流传,世人谓之“慈航幻化”,意谓慈航非徒以神通变化助人,更能以智慧点化,使人悟道。
此乃慈航之志也,欲使众生了解天地万物之大,了悟生死轮回之谜,不拘泥于世俗纷扰,达到心灵自由之境。
吾因而思之:慈航所以能广施法力,盖因其心无所挂碍,如风过耳,如水流指。世间众生若能放下执着,何事不可为?何地不可到?何苦不能解脱?
夫慈航之道,实在乎一心,能济人亦可自济。视万物如一,了无分别,是名寂照不二;以他心自心,兼爱无私,是名大道同体。
故知,欲求外之神通,须修内之神识。慈航之名,岂独自在于神通广大,更在乎其心之广大。欲学其道,先修其心,心慈则道自通,道通则神自明。如是而已。
《太乙慈悲》
昔之得道者,有太乙,號救苦天尊,其為人也,神通廣大,慈悲無邊。太乙者,天地之初氣,陰陽之始精,變化無窮,妙用不測。彼以大悲心,行於三界九幽之中,度脫一切苦厄眾生。
東海之濱,有山名蓬萊,山之上有宮,名曰紫霄。宮中樓閣千重,皆是神金白玉所造,高輝璀燦,耀如日月。太乙天尊居其上,時以玄光下照,三界內外,無不照耀。
是時,天下多災多難,百姓疾苦連綿。或旱蝗之害,或河洛泛濫,或疫癘流行,死者枕藉。天尊見此,聖心惻隱,於是化身千百億,遍赴苦惱之所。
或以甘露法雨,滅火解旱;或以神風掃除,蝗蟲遠遁;或以仙草煎湯,疾病消除。於河洛泛濫處,天尊化為大鵬,展翅千里,吹氣成風,水逆流而回,民安事穩。
然而,世間苦厄不止於此,更有心靈之創,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如烈火焚燒。太乙天尊則以無邊智慧,隨類現形,或說法開示,令迷者悟;或示現因果,使行者止;或現神蹟奇異,啟發信心。
於講經說法之時,天尊常述“一氣化三清”之理,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聽法之眾,或悟真空無礙之法界,或明心見性,直指本心。亦有聞法而不悟者,天尊亦不強求,但微笑而已,蓋知因緣各有定數,強求不得也。
在天尊眼中,一切眾生皆有成道之望,皆能了脫生死。故無數世間,或現神仙之姿,或化凡夫俗子,或為禽獸草木,無不包容,無不教化。
然世間之人,多執著於表象,不明大道真諦。有人見天尊神蹟,拜之祈之,求福求壽;有人見天尊慈悲,而求免罪孽。天尊則時以方便法門,引眾生入門;時以直言提點,令知其非。
曰:“汝等勿執著於我相,我即非我,孰能拘之?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學者聞言,多有疑惑,問曰:“若如此,則天尊非天尊耶?”
天尊答曰:“名稱不過是假名,汝等若能超越名相,方見本來面目。”
此言一出,學者默然良久。有悟者心得一寬,廣如太虛;有迷者終日沉思,不能自拔。
太乙天尊雖然神通廣大,但從不輕易示人。有時以平常人之態,行走市井之間,和光同塵,觀察世情人心。見世人貪瞋癡,心生哀憐;見修行人持戒守德,心生歡喜。
於靜夜之中,天尊常仰望星辰,凝思宇宙之奧秘。知星宿運轉,自有其理;知世間萬物,各有因緣。於是在紫霄宮中,默運玄功,助天地順其自然之道。
忽一日,天尊於靜坐中有所感悟,乃集諸天神於紫霄宮中,告之曰:“三界之內,苦海無邊。吾欲建立法船,普度群生。”
天神聞言,個個欣然讚歎:“天尊大慈大悲,願力宏大。”
乃共同策辦,不久,建成一艘巨大法船,船名“慈航”,上有七寶圍繞,光彩奪目。法船凌空而行,不受凡間界限。
天尊親身登臨法船,手持玉如意,指引方向。船上金鐘玉磬,自然作響,發出無量法音。船行至處,苦海翻騰,眾生若聞法音,頓忘煩;若見法船,心生敬仰。
自此,太乙救苦天尊之名,傳遍三界。不論人間天上,地府幽冥,乃至遙他方世界,聞名者皆得救度,心生感激。
如是天尊以無量無邊的慈悲,遊歷三界九幽,不知疲倦。或以神通力加持眾生,或以智慧語開示正道。但見一切眾生由此而得解脫之門,天尊心中欣慰無比。
然於這無盡的救苦行程中,太乙天尊亦知世事無常,終有歸來之時。待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天尊亦將返璞歸真,合於無極之境。
爾後,學道者談及太乙救苦天尊,皆以“太乙慈航”為喻,言其慈悲普渡之功,猶如巨舟於苦海中航行,不畏風浪,不懼遠近。
後世之人有詩讚曰:
慈航浩渺太乙行,三界九幽顯神京。
苦海無邊施救度,眾生仰望大悲心。
太乙天尊之行實錄,非我等所能盡述,但願後來者能承前啟後,繼續闡揚太乙之大慈大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