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代开始,战士阶层打翻祭祀阶层,因此,迫切的需要有一个群体能够替代祭祀阶层来对治国的道路的进行解惑,形成了最开始的道家,然后随着春秋战国之间不断征伐,最终形成五德五帝的学说与信仰,并且在汉代执行了下去从而形成了汉民族。
宗族四道,又可以被称为氏族四道或者百家四道,属于汉之五德中的木德,青帝之道。
聚族之道,古代是农业社会,亲属尤其是同氏之间居住在一起,不仅仅是抱团取暖的问题,更是为了抵御各种天灾人祸,尤其是人祸,所谓公产或者说族产的本质就是为了所有族人订立一个生存下限,不管是财富还是技艺最好的保存着永远是人,再多的财富一旦除以一千就会变得被所有人可以接受,所谓亲亲相隐说的就是这个,一个缺乏族产或者公产的宗族大抵都是失去了传承。
玉碎之道,古代所有的技艺不管是武艺,匠艺还是其他,大抵上都是很多人安身立命之本,而且很多时候一旦扩散往往就会价值大跌,所以越是讲究的宗族对于其内部的传承往往越发看重,不管是技艺还是财富都往往只在内部传承,任何想要打破传承的都会受到敌视,宁肯失传也不会允许传给外人,所谓的传男不传女就是这个道理。
五服之道,很多人都会高赞周公的还国之行,但是更多的是将公产视为私产的一种视角,但是宗族内部撑死了几千人,一代最多上百人就算是人丁兴旺了,家族里面能够百里挑一能能出人才的几率已经极低的,如果再搞区别对待,古代很多时候会将子侄混为一谈,堂兄弟是亲人,表兄弟是外人,叔伯是亲人,娘舅是外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于此,那么宗族灭亡指日可待,所以宗族内部越是分化的,往往越不能抵抗风险,往往传承越短。
党同之道,中国古代为什么看重出身,因为你的出身就决定了你的背后有多少人的支持你,每一个能够在古代能够出头的人大抵都是受到宗族甚至同乡,同县,同学等等的帮助,而人物也必须为了支持自己的人进行反馈,现代大学生很多之所以觉得崩溃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受到帮助和受到支持的经历自然不愿意付出,毕竟付出和回馈是两码事。
寒门四道,又可以叫做儒教四道,权净虚空,是指宋代三教合一到现在的名教传承,属于汉之五德的火德,赤帝之道
权谋之道,以权谋私是每个人的本能,但是怎么谋算那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种传承和天赋的兑现,一等的权谋是谋身,对于自身利益和安全的绝对保护,二等的权谋是谋人,权力是有限的,位置也是有限的,其他人不下去,自己是上不去的,所谓的争权夺利大多数都是这个层次,三等的权谋是谋事,在做私事的时候套上一个额外的马甲,公器私用没有任何破绽,四等的权谋就是谋财,就是直接进行权钱交易,你给钱我办事,所以一般最先被搞下去的往往都是第四等
用净之道,天下的财富是有限的,你多一点别人就会少一点,反过来,别人多一点自己也会少一点,很多人也许奇怪华人为什么不团结,很简单,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道理或者这个道路在起着作用,互害之道是最容易发财的道路,坑蒙拐骗偷甚至比抢劫更加来钱,出卖你的身边的一切往往是最容易发家的一条路,只要把身边和信任自己的人卖了,他们的财富就是自己的了。
虚伪之道,又被称为谦虚之道,伪饰之道,同样是讲道理,儒家的人如果没理时往往会主动退避,感到羞耻,而儒教的人往往会面无表情甚至面带笑意的听别人讲完道理,然后通过话语权的把持扭转成为对于自己有利的局面,这种行为一般被称为谦虚,所谓巧言令色,鲜仁矣,这也是儒家和名教最大的区别,名教乐于制造圣人,尤其是死人的言语来为自己增加权威性,就跟和尚念经一样,不管对方是什么人,过去叫做子曰,现在叫做某某说,某师说,某某教导我们,造神并且仿佛是信徒一般是名教最大的特色,顺便说一般,一般的忠诚也是指此类,本来没有忠诚,但是如果表现的足够狂信徒的样子,绝大多数人也无法分清忠诚与念经的区别。
空空之道,是非对错转瞬成空,掌握了话语权就是会发现颠倒黑白真的很容易,真的可以说成假的,善的可以说成恶的,一切是非对错都是可以被操纵的,既然一切都可以被操纵,那么善恶没有意义,对错没有意义,中庸就是合理的,一切只要把握自身的利益,其他的都是可以无事的,死的伤害的再多也与自己无关,哪怕自己是推波助澜甚至始作俑者。
兵家四道,又可以被成为汉家四道,是指汉朝四百年以及到明末的汉族兵家传承,属于汉之五德的土德,黄帝之道。
兵权之道,擅长统合和治兵,善谋略,用兵多多益善,以正兵为准,多走以拙破巧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