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烽火连天,韩力的崛起(1 / 2)大秦:帝师之道首页

“如今的时代确是好了,家家户户皆有田土,自给自足,实为幸事!”老者感慨万千,韩信注视着他,提出了疑问:“但每人仅得三亩薄田,岂非耕作难以周全?”

老者见其细致入微,笑道:“年轻人,你考虑得颇为深远,这份成熟的思虑非孩童所有。幼童需待及冠方能分得土地,届时田土或许已分配殆尽。坊间传言,未来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田产自是不缺。”

忽而,老者轻叹,似是忆起往昔:“当然,此般传承亦需后代有能力守护,否则,祖基业恐毁于一旦。”

韩信追问:“老丈,这三亩之地,您都播撒何物呢?”

老者挺直腰板,目光炯炯回望韩信:“官府有令,旱地适宜播种玉米与红薯,肥沃水田则专用于水稻,待收获之时,白米饭便不愁无处寻了。”

韩信惑然:“红薯、玉米、稻米,这些作物我却未曾耳闻。”他转向老者,满眼好奇:“老先生可否告知,这些究竟是何物?”

老人低语着,沉浸在回忆里:“我清楚记得那红薯、玉米和稻米的模样。红薯,长长的,个头不小,外皮泛着健康的红;玉米则不同,裹着一层厚实的外壳;至于稻米,简单纯朴,就像我们碗中的白饭。”他话音未落,眼神忽然亮了起来,对韩信笑道:“年轻人,不如你就留下吧,替我家那三亩薄田找个好管家,怎么样?”

韩信闻言,脸不由自主地染了一抹红晕,老人见状,笑声朗朗。随后,二人默默无言,直至夜幕降临,才一同归家。入夜,老人再次看向韩信,提议道:“明日清晨,村里会分发稻米、玉米和红薯的幼苗,你是否有兴趣同往?”

韩信欣然应允:“多谢老人家,我正渴望亲眼见到那些作物的幼苗呢。”

...

晨光初破晓,韩信与老人已踏征途,他们翻山越岭,终于在遥远的地方遇见了那些承载希望的幼苗——玉米、红薯和稻米,生机勃勃,蓄势待发。

“人潮涌动啊!”韩信望着眼前密密麻麻排列成行、等待领取幼苗的民众,不禁感叹。

“这些就是红薯和玉米吗?”他眼前摆放着三个篮子,每只篮内分别装着红薯与玉米,并贴有清晰的标识,旁边还有专人看守,以防样品被误取。

“外观甚是诱人,不知其味如何?”韩信心中微起好奇。不久后,他们终于领到了红薯、玉米和稻米的幼苗。

“年轻人,我不识字,这些书你帮我看看,讲给我听听好吗?”一位老者将三本手册递给韩信。韩信一瞥书名,顿时愕然。

第一本名为《杂交水稻栽培技术探析》,第二本《揭秘:红薯亩产千斤的99个关键技巧》,第三本则是《玉米高产之道:种出财富的金钥匙》。

韩信一时无言,随手翻阅,随即震惊得几乎跳起:“竟有如此非凡的种植之法!!”

幸好有韩信伸出援手,否则这位年迈的长者独自面对两大筐沉重的幼苗确实无能为力。在随后的九日里,韩信不仅协助老人开垦荒地,还亲授种植玉米、红薯及水稻的技巧,日子在汗水与笑声中悄然流逝。

临别之际,平安满眼不舍地凝视着韩信,老人在一旁默默无言,气氛沉静。韩信抬头,目光越过他们,落在天边悠然自得的云朵,心中已有了决定。

“韩信,你当真要离去?”平安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失落。

“韩信之志,在咸阳。”他简短而坚决地答道。

见此情景,老人缓缓开口,手里拿着一个包裹递给韩信:“既然是公子决心所向,那就请收下这个小小心意。内有少许盘缠,供公子路饥饿时购置干粮。”

“干粮…”韩信心头一热,忆起那位赠予他温暖大饼的大娘,以及心中那份深藏的柔情。最终,他接过包裹,踏了前往咸阳的孤独旅程。

“呜呜呜!”平安无法抑制地哭泣起来,老人轻抚她的背,望着韩信渐行渐远的身影,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他是命中注定要成就一番伟业的男儿,怎会停留于半途?忘了他吧,孩子,他的路不在这里。”

随着夕阳沉坠于西方天际,张良与沧海君策马奔腾,穿梭在蜿蜒的山径中。漫长的骑行后,他们屹立峰顶,眼前蓦然展现出一座雄伟壮观的城池——咸阳。

“目的地已至,咸阳城迎面而来!”

“驾!驾!”二人呼喝声中,骏马疾驰而下。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遍地辛勤耕耘的民众,有的开垦荒地,有的大范围播种。张良轻轻勒马,灵巧跃下。

“沧海君!”沧海君闻声回望,同样轻巧落地,牵马至张良身侧。望着前方数百人劳作的壮阔景象,张良心中充满好奇,随即步入田间,向一位老农询问起来。

“前辈,敢问您们播种的是何种作物?在下学识浅薄,未能辨认,还望赐教。”

老农闻言,爽朗笑声回荡在田野之。他打量着张良,只见他一袭白衣,气宇轩昂,言谈间透露出文人雅士的气息,不由得心生好感,微笑应道:

“小伙子,这是陛下亲赐的红薯苗啊。播下这些希望之苗,只需百日,便能收获满满。一亩之地,竟能产千斤之薯!

不同于稻米那般挑剔土壤的贵族习性,这红薯可是大地的宠儿,无论是在肥沃的田园,还是在贫瘠的砂砾之中,都能顽强生长,结出丰硕之果。这等生命力,岂不神奇?”

‘亩产千斤’——此话一出,惊叹连连!!!

这岂止惊异,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张良眼中光芒闪动,视线牢牢锁在那片红薯苗,发问:“老丈,他们所植之物又是何来头?”

“哦,那些乃是玉米。”老者回首,望向正忙碌栽植玉米苗的人群,见张良沉思不语,笑道:“年轻人若无他事,老朽可要继续忙碌了。”

张良微微颔首,转身欲回岸,忽又似想起了什么,高声向老者询问:“老丈,咸阳城中人皆如您这般,拥有肥沃田地耕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