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抽条,六哥以前也抽条了。”
老杨头被蓉宝的话逗笑,“这么小个的娃抽什么条。”
他想起许久没见面的大外孙,“也不知道你六哥啥时候回家。”
“爹说六哥要过年才回来。”蓉宝晃了晃手,“谢谢姥爷。”
嘉宝也跟着道:“谢谢姥爷。”
杨氏在家收拾出了两桌饭,赵老头和老杨头坐在一块,从今天的收成聊到徭役,最后到地肥。
桌上的酒菜撤了下去,赵老头没走,他喊过蓉宝嘉宝先给了红封,才问起正事,“蓉宝,你在书上看到草灰可以肥地?”
“对呀,还有马粪和牛粪。”
这种法子赵老头知道,但孙女有点不靠谱,他望向孙子,“嘉宝,你在书上看到过吗?”
嘉宝摇了摇头,“我没看过,不过书就在舅舅家,我可以去看看。”
赵老头沉思片刻,蓉宝说的这么底气十足,这法子十有八九是真的,就是不知道管不管用。
他没有多问,又对着两人说了几句好话,这才和众人一块回家。
赵二郎也稀奇,“这种地还有书呢?教人下肥?”
“有,”赵四郎虽然没看过,但他知道这些东西,“还有医书,讲做木活的,金工、染色都有。”
赵老头蓦地扭头,“这书多少钱?”
钱有花完的一天,但手艺可以一直传下去,要真有这种好书,赵老头就算掏空家底也要买。
赵四郎摇头,“不见了。”
“这么好的书咋会不见了呢?”赵老头心里的烈火被一盆冰水浇下,“县里没有,府城也没有吗?”
“我们先生说,一些比较珍贵的书都被人藏起来了。”
可不得藏起来吗,里面记着这么多手艺,要是大家伙都学会,还怎么挣钱啊。
赵二郎顺着猜道:“是不是医书和农书都没有?”
“医术都在大夫手上,他们不给外人看,农书……农书有,皇宫里有不少,有钱人家也有。”
赵老头心里难受,“皇帝爷和大官又不要种地,他们拿着这书干嘛?”
“世面上越少的书越值钱,这叫藏书,而且……”赵四郎耿实道:“地里人又不识字,大家伙根本不知道还有教人种田的书,就算识字也不一定会看,要不是蓉宝和嘉宝说这事,我也不知道。”
先生讲是讲过,不过农书对科举毫无用处,外面又买不到,赵四郎就算知道有这东西,他也没本事看到。
赵老头深更半夜还睡不着,“不认字就不会看农书,那这书写了有啥用?”
这书不是给地里人看的,是给各地官员看的,大家伙看完后再去教百姓种地,不过一般没有哪个当官的会闲着管这事,大家伙都忙着培养读书人。
辖地里培养出来的秀才举人多,县令的功劳就越大,到时报到朝廷可都是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