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月后,AI通过了各大专家的评估,正式应用到核能研究中。
六个月后,在AI强大的助力下,核能研究取得了进一步的成功。
核废物质的危险等级分低、中、高、超高。
此外,从核事故(事件)的等级划分来看,虽然这不直接对应核废物质的危险等级,但核事故的严重性分级(INES,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从1到7级,描述了核物质泄漏事件的严重性和对环境、公众健康的潜在影响,其中7级为最严重的“重大事故”,如切尔诺贝利事故和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这类事故中释放的核废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极大,属于极高风险类别。
在AI和杨雄强大助力下,目前已经能够将超高危害转变为高危害了,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有了这次成功先例,到达低危害已经不是难题了。
八个月后,核废料产生的危害等级已经降到低甚至更低,几乎可以直接通过焚烧、固化等方式进行处理了。
至此,核能可以正式应用到飞船了。
一年后,飞船初步成型。
飞船长度:约200米,宽度:约50米,高度:约20米,重量:得益于超轻质材料,纳米技术加上石墨烯复合材料和先进的合金等,总质量控制在约5万吨,这有助于减少燃料消耗并提高航行效率。
两层甲板结构,每一层都经过精心规划,以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确保了必要的设施与生活空间。
它不仅仅是一艘船,而是一个自给自足、生态系统完整的小型宇宙社区,旨在承载超过1500名乘客与工作人员,长期进行星际旅行,探索未知星系。
外形与结构,采用了先进的纳米复合材料建造,这种材料既轻便又异常坚固,能够抵抗宇宙射线和微陨石的冲击。
飞船整体呈流线型设计,前端尖锐以减少航行时的阻力,船体中部宽大,分为多个模块化区域,以便于维护和扩展。
飞船的整体设计,并没有按照当初张生所说的什么八爪鱼形态。
但是在飞船外部却添加了16条触手,得益于纳米技术的突破,触手可以伸缩,并且可以控制软硬,能够在飞船下降时先着地,提供一定的缓冲力。
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可以支持飞船在不算很平坦的地方降落。
下方安装了6个驱动器,使得飞船起飞不用助跑,可以直接升空,原理参考了直升机。
尾部安装了4个驱动器,上下各2个,上方2个距离更近,下方2个距离更远,4个形成梯形状。
船身外覆有一层可调节的太阳能帆板,确保在远离恒星的深空也能持续获取能量。
生态循环系统内部构建了一个闭环生态循环系统,包括大气再生、水循环处理和食物生产三大板块。
巨大的生物圈室模拟地球环境,种植了多种作物和树木,不仅供应新鲜食物,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同时,先进的废物回收系统能将废水和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居住与生活区飞船内部划分了多个居住区,每个居住区都配备了私人和公共生活空间,旨在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