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脚下,院外百亩桃林,枝繁叶茂,花香四溢,落花满地,翠鸟嘻戏于枝头,鸣声清脆。
叶父当年至仕后,就是感觉到虞山此处风景优美,就在此处购得一处房产,用于避暑之地。
话说叶秋在杂事料理完之后,一门心思沉醉在钻研道经上,管家王叔生怕叶秋从此无心学业,更怕他了悟红尘,出家了道,让叶家断后,每每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加上那欲说还休的眼神,骂又不能骂,说又不能说,搞得叶秋头大,只能以避暑的名义搬到虞山别院。
这一月有余,叶秋沉浸在道经的世界里,每一次深入钻研,都如同踏入一个无尽的智慧宝库。圣人之言犹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深邃而神秘的光芒,每一个字句都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随着他对道经的反复揣摩,新的领悟如泉涌般不断浮现。那些古老而玄妙的教义,像是一把把钥匙,开启着他心灵深处的一道道门扉。每一次的新体会,都仿佛让他站在了更高的山峰,俯瞰着更为广阔的风景。
而伴随着这些感悟的加深,他体内的真气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就如同得到了滋养的幼苗,不断茁壮成长。真气在经脉中奔腾流淌,越发雄浑有力,每一丝的长进都让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自身力量的提升。在这道经与真气的交融中,若是碰到月前的小鬼,也只是一刀的事。
只是苦恼的是,院外游林的人实在太多了,嘈杂不已。
正想着,就听到外面吟诗作对,放浪形骸,还有人大声叫好。
叶秋无奈,只得放下经书,出门散散心,那谁说过,出门就见狗,果不其然,抬头就碰见以前在书院读书时的同窗。
那谁还说话了,我又不是银子,怎么会人人都喜欢。
叶秋当然不是银子,更不会人人都喜欢,根据前身的记忆,这几个同窗属于那种就算是叶秋变成银子都不喜欢的那种。
当时叶秋在书院读书,文采不凡,更兼容貌堂堂,更别说身上还带有官宦之家的光环。不止受到师长器重,更是深受比邻而落的金华女子书院女学生的喜欢。
这几人本来家中不是豪商,便是地主之家,本身于叶秋也无隔阂,只是耐不住师长每每以叶秋为正面典型训斥他们,本来也是自己不争气,倒也怨不到叶秋,可怎奈有人助攻。
前年仲夏女子学院有女学子给他们写了一封书信,邀请他们一同到虞山脚下游玩,还在信中特意说道,游玩之中,看见美景,怎么能不吟诗作对,听闻他们学院叶秋文采好,还请一并请来。
这几人也未多想,邀请叶秋一同前去,结果到了地方,还没等表现自己,那几名女学员就纷纷围住叶秋,看也不看他们一眼,就此,结下怨仇。
士子王有才坐在地上,怀搂美姬,举杯向同伴说道:诸位,看看我们的大才子也到了,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我还以为下次见到叶兄多半是在衙门公堂之上了。
对着怀里的美人说道:你们不知道,叶兄文思敏捷,聪慧不凡,日后肯定在科场春风得意,没想到家中父母去世,这下只得在家守孝三年,真是我大丰王朝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