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轩朝 上京 金銮殿
‘’南水北调?‘’轩震天看向下方的姜雪,有些不解。
“陛下,您应该知道,大轩朝北部气候干旱,水源匮乏;而大轩朝的南部气候湿润,水源充沛。如果将南方的水源,调一部分到北方,均衡南北水源,岂不是一件天大的功绩?”
“将南方的水调到北方?”听到姜雪的解释,轩震天不由得浑身一震。他曾经通过驰道巡视大轩朝各地,自然清楚,南方之地,河流纵横,水源充沛,但人口稀少。
反观北方,许多地方干旱无比,缺水问题非常严重,无数百姓苦不堪言,如果可以将南方之水调到北方,令北方不再缺水,如此造福万民的事情,自然是天大的功绩。
但是,祖上在之前实践过,大轩朝单单是在一些区域引泾水入水,修建国渠,就花费了足足十年时间方才完成。这还只是局部地区的工程,若是要从南方调水到北方,其难度更是无法想象。
这样巨大的工程,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重要的是,其中涉及的技术难题也难以攻克。尽管轩震天心中充满了期待,但他还是忍不住问道:“此事虽好,但真能做到吗?”
轩震天的疑虑是合情合理的,面对如此宏大的构想,即便是最富有远见的君王也不免心存顾虑。姜雪闻言,或许会微微一笑,眼神中闪烁着智慧与决心,她缓缓说道:
“陛下,诚如您所言,此工程之浩大,前所未有,确需深思熟虑,周密规划。然而,正是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才更彰显其意义与价值。历史上,无数先辈以非凡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铸就了辉煌的文明。我们大轩朝,亦不应畏难而退。”
“关于技术难题,臣已初步设想了几项可能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可以借鉴前人开凿运河的经验,设计合理的引水路线。同时,利用地形地貌,采取逐级提水或自流引水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和成本。此外,还可以考虑在关键节点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如水库、泵站等,以调节水流,确保水源的稳定供应。”
“至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陛下试想,一旦此工程得以成功实施,不仅解决了北方长期以来的缺水问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质量,更将极大地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长远来看,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是无法估量的。”
“因此,臣建议,我们可以先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此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后期管理。同时,广泛招募水利专家、工匠及志愿者,集思广益,共同攻克技术难关。在资金方面,可以通过国家拨款、民间集资等多种渠道筹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当然,陛下,此工程非一日之功,需有长期规划,分步实施。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持不懈,相信终有一天,能将南方的甘霖洒向北方的大地,让大轩朝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与希望。”
姜雪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她的话语如同春风一般,吹散了轩震天心中的疑虑,让他看到了希望的光芒。或许,在这一刻,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倾全国之力,去完成这个前所未有的壮举。
原本贫瘠的地区,自此成为沃土,为大轩朝的强大贡献颇多,国渠修建的难度,令轩震天深切的明白,想要从南方,调来足以解决整个北方干旱问题的水源,究竟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工程。
轩震天预估了一下,依靠大轩朝现有的国力,纵使百年都绝对无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