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楚急忙上前扶起李承文,仔细打量着他。他看到李承文身上的伤痕和残破的衣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他知道,这个年轻的百户一定经历了九死一生才能回到这里。
“李百户,辛苦你了!”燕楚感慨地说道,“你带来了草原的消息吗?快告诉我,那边的情况如何?”
李承文深吸一口气,开始详细地向燕楚汇报他们在草原的经历。
李承文简洁地叙述了他回到楚军大营的经过,期间他特别强调了自己的推测:鞑靼人目前可能被暂时阻挡在草原的某个地方,但这种情况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他预测,鞑靼人很可能在近几日内便会挥师南下,直逼雁门关。鉴于形势的紧迫性,李承文恳请燕楚能尽快向朝廷发出求援信息,以确保雁门关的安全,一但雁门关破,那数十万鞑靼铁骑一但南下,过博陵郡,那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可以直达京师东都。大楚就真的危了。
听完李承文的汇报,燕楚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了解到鞑靼人目前正被魏老将军率领的楚军残部暂时阻挡在定襄至马邑一线,然而这样的防线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他沉声说道:“我们雁门关的守军也是人手紧缺,甚至连十岁的孩子都已分发兵器,随时准备登上城墙参与防守。”
他继续说道,带着一丝恼怒:“求援的信我已经发出去了,但是,因为北征失利,现在整个大楚北疆一线的兵力都非常空虚。并州牧袁大人正在集结乡勇,预计能集结不到两万人,他们已经从并州出发,连夜赶往雁门关。”
燕楚顿了一顿,接着说:“就在昨天,幽州边军派人传信给袁大人,说在幽州一线也发现了鞑靼人的侦骑活动,规模从数百人到数千人不等。因此,幽州方面也暂时无法支援并州。他们的北疆兵力也严重不足,而朝廷的援军何时能来还是个未知数。”说完这些,燕楚不由自主地长叹了一声,显然对当前局势感到十分忧虑。
听到燕楚的描述,李承文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坚定地说道:“将军,我愿带人前去侦查鞑靼人的动向。在北征军中,我本就是斥候营的一员,对于侦查和探路的任务有着丰富的经验。我愿意作为先遣队,深入敌后,探查鞑靼人的行踪,为我军提供准确的情报。”说完,李承文单膝跪地,向燕楚请命。
燕楚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百户,他满身伤痕,铠甲上布满了刀砍箭伤,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他感叹道:“我大楚将士人人愿为国捐躯,然而却因为皇帝的私欲而丧命北疆,这实在是令人痛心。”说着,他的眼眶不禁有些微红,声音也略带哽咽。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激动的情绪,然后缓缓地伸出手,温柔而有力地将李承文从地上扶起。他注视着李承文疲惫而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你们刚刚才九死一生地回来,现在都是人人带伤,侦查鞑靼人的任务你们暂时不能去。”他声音低沉但坚定地说道,“我会安排我手下的亲兵去完成这项任务。现在雁门关人手不足,尤其是缺少领兵之人。李百户,你需要先好好修养一下,让医官处理你的伤口。等并州的援军到来之后,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定夺。”
说完,他轻轻拍了拍李承文的肩膀,以示安慰和鼓励,然后吩咐身边的人带李承文下去休息。李承文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明白将军的用意,他默默地点了点头,随着侍卫离开了大厅。
李承文随着亲兵来到了一处幽静的小院,院墙紧挨着城墙,显得格外安全。那亲兵指着小院说:“李百户,随你一起回来的兄弟们都被安置在这里了。受伤的弟兄们,我们也已经派人去医治了。食物和水都准备充足,你们可以先休息一下。”说完,他抱拳向李承文行了个礼,然后转身离开了。
李承文感激地点了点头,谢过了亲兵后,他转身走进了小院。院子里,关邢、狗子以及其他一些轻伤的楚军将士正在医官的帮助下相互包扎伤口。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和伤痛,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韧和顽强。
看着眼前的景象,李承文心中默默想着:“总算是活着回来了,但是接下来又会怎么样呢?承云,难道真的就如当初我离开时你所说,此次会面临大楚的危急存亡之刻吗?”
他的思绪不禁飘回了当初离开家乡时,承云对他的嘱托和警示。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年轻气盛的少年郎,对于未知的战场充满了期待和憧憬。而如今,经历了生死的洗礼和战场的残酷后,他开始深刻地理解到承云话中的深意。“大哥,战场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地方,你要做的就是保全自己,保存自身的力量,为了以后有机会百倍的给敌人还回去,所以你一定要活着啊!”李承文想到自己那个比自己小五岁的弟弟,脸书难得在此刻笑了笑。
李承文深吸了一口气,将心中的忧虑暂时压下。他知道,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他需要尽快恢复体力,随时准备应对接下来的挑战。他走到医官身边,询问了伤员们的情况,并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和感谢。然后,他找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了下来,开始闭目养神,恢复自己的体力和精神。
定襄城外,鞑靼大军如汹涌的黑色潮水,紧紧包围着这座孤城。城墙上,血腥的气息与硝烟交织,形成一幅残酷而壮观的画面。鞑靼人已经顺着云梯爬到了城头,他们挥舞着弯刀,发出野蛮的呼喊,与城墙上的楚军展开了贴身肉搏。
楚军将士们英勇无畏,他们知道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他们紧握着刀剑,与冲上来的敌人殊死搏斗。每一次刀光剑影的交错,都伴随着鲜血的喷溅和生命的消逝。城墙上,到处都是搏斗的身影,到处都是血肉模糊的场景。
然而,楚军的人数显然不够。尽管他们奋勇抵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疲惫和伤亡使得他们的防线逐渐出现了漏洞。鞑靼人凭借着人数的优势,逐渐占据了上风。他们的弯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每一次挥舞都带走一个楚军将士的生命。
城墙上,鲜血已经染红了砖石,战斗的声音震耳欲聋。楚军将士们虽然知道胜利的希望渺茫,但他们依然奋不顾身地战斗着。他们用最后的力气挥舞着手中的兵器,试图挡住敌人的进攻。然而,鞑靼人的攻势越来越猛烈,楚军的防线已经岌岌可危。
在定襄城头的血腥战场上,魏无忌浑身浴血,疲惫地坐在地上,他的亲兵正在紧张地为他包扎着背上的伤口。那一刀深可见骨,几乎要了他的命。年过六旬的魏无忌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岁月的痕迹早已刻在他的脸上,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而锐利。
在与一个鞑靼人搏斗时,他未曾注意到后方的敌人,结果被狠狠偷袭,背上挨了沉重的一刀。那一刻,他几乎感受到了死亡的逼近,但幸好,他的一个亲兵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后续的攻击,为他争取了逃生的机会。
魏无忌边包扎伤口,边远远注视着那个为救他而身受重伤的亲兵。他看到亲兵的呼吸逐渐微弱,最终停止了,心中涌起一阵无法言喻的悲痛。这已经不知道是他牺牲的第几个亲兵了,每一个都是他身边的得力助手,他的心情十分沉重。
作为将领的亲兵,无不是他的亲信之人,或者是他旧部的儿郎,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早已超越了普通的上下级关系。每一位亲兵的离去,都像是一把尖刀深深地刺入他的心脏,让他痛不欲生。
魏无忌不禁回想起与这些亲兵共度的日日夜夜,他们并肩作战,共同面对生死,早已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如今,他们却一个个离他而去,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仿佛失去了一部分自己。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它冷酷无情,不会因为个人的伤痛和失去而停下脚步。魏无忌深知这一点,他明白自己不能沉溺于悲痛之中,必须坚强起来,继续肩负起指挥的重任。不然鞑靼人南下,在雁门关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一但关破,那大楚将有无数的百姓生灵涂炭。
就在这时,一个校尉浑身是血地跌跌撞撞跑过来,他显然也经历了激烈的战斗。校尉单膝跪地,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大将军,城墙…守不住了,鞑靼人已经…已经攻下了城墙,正在往城门方向…冲杀。请大将军立即撤出定襄城,我们会…会留下来给大将军断后!”
魏无忌闻言,心中一震。他知道这个时刻已经来临,他必须做出决定。他看了一眼那些还在坚守阵地的将士们,心中充满了敬意。然后,他果断地下达了命令:“全体撤退,往南门方向突围!”他冷静地指挥着剩余的楚军将士进行有序的撤退。而那些留下来的将士们,则勇敢地站在了城墙上,用他们的生命为撤退的队伍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