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前世还是现世,刘彻的真实年龄都比霍去病大很多。所以长久以来,刘彻一直把霍去病当作晚辈看待。
“对了,陛下,等举孝廉之时,我也想去凑凑热闹!
看看是否会有名垂青史之人如历史记载般现身。”霍去病兴致勃勃地说道。
“好,届时朕会让春陀唤你一同前往。”
听到刘彻肯定的回答,霍去病心中喜悦不已,心满意足地带着一卷书籍离去。
三日清晨,霍去病犹在酣眠之中,却被内官春陀轻声唤醒。
今日正是举孝廉最后一场殿试之日。
霍去病听闻,瞬间困意全消,匆匆洗漱完毕,便迫不及待地起身向皇宫进发。
因为时间尚早,他索性藏身于殿试所在大殿的后殿,满怀好奇地注视着前方鱼贯而入的那群未来大汉的官员们。
此时此刻,所有参与殿试之人皆整齐有序地双膝跪地,悄然无声地静待当今圣上刘彻的到来。
刘彻踏入大殿后,端坐在首位之上,身旁的春陀方才开口说道:
“本次殿试的题目仍旧与建元初年相同,即探讨古今治乱之缘由,以及长治久安之法门。
诸位需思考的是,在现今的大汉朝局之下,应如何承袭先辈所创立的丰功伟业,又该通过何种方式来发扬光大我大汉的根基。”
话音刚落,春陀便宣布笔试正式开始,下方的众多考生们旋即便迅速在竹简上挥毫泼墨起来。
霍去病原本心中暗自思忖,此番殿试是否会有别出心裁之处。
然而,事实却令他不禁感到些许失望。
这道试题,依然是陈词滥调,毫无新鲜感可言。
看起来,这位同样穿越而来的汉武帝,确实异常沉稳。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沙漏中的沙粒不断流淌,殿试也迅速接近尾声。
一群太监们急忙上前,将所有的竹简汇集至刘彻的书案之上,堆积如山,几近形成一座小型山丘。
刘彻的阅卷速度极快,仿佛眼睛已经能够自动识别文字一般,快速地浏览着每一份试卷。
这次的殿试总体上并没有多少出奇的地方,但刘彻依然保持着专注和认真。
当刘彻翻到公孙弘的竹简时,目光停留在上面,嘴角微微上扬。
拿起朱笔,轻轻一挥,在竹简上批下鲜红的字迹,并开口道:
“这次的殿试头名,就定这个叫公孙弘的人吧。”
旁边的陪侍小心翼翼地接过头面竹简,仔细一看,眉头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似乎有些疑惑不解,但又不敢轻易质疑刘彻的决定。
陪侍再三确认后,这才将竹简重新放到刘彻身前,轻声提醒道:
“陛下,这公孙弘不是六年前的殿试第二名吗?”
刘彻听到这句话,原本轻松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皱起眉头,努力回忆着过去的事情。
经过片刻思考,刘彻这才恍然大悟,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说道:
“哦!对,想起来了,这人确实有点印象。嗯,此人倒是不错!这次朕要重用他。”
刘彻虽说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但对于一些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毕竟现在作为一国之君,需要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