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继续,陈东接通了下一个宝友的连麦。
这次连麦的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看镜头里的光线应该是在户外。
“陈东老师,你好。”大叔翻转摄像头,画面上出现了一地古玩。
瓷器,青铜器,书画,玉器,铜钱,什么都有,起码得有好几十件。
这些东西很随意的摆在了一块红布上面。
这场景陈东太熟悉了,这是古玩街上摆地摊的摊位呀。
“大叔,你是在古玩街上捡漏呢?还在摆摊呢?”陈东问他。
“俺摆个摊儿。”大叔中原口音很浓。
“你连麦想鉴定什么东西?”陈东问道。
“俺不鉴定,就是想跟你聊聊天。”
大叔手机一晃,聚焦在了一堆土黄色的碟子,碗上。
陈东一看,立马乐了,这是工地套装,还不少。
“大叔,这些东西你从哪收上来的?”
“不是俺收的,都是俺自己做的。”大叔拿起一只碟子,和地上的一只碗碰在一起敲了敲。
“这些东西你卖几块钱一个?”陈东问他。
“10块一个。”
【价格还真不贵。】
【物美价廉,童叟无欺。】
【我想要个工地三件套。】
弹幕区的小伙伴都来了兴致,想要订货。
不是每个人都想当收藏家,有些人就是觉得东西好看或者好玩就行,工艺品也没关系。
“光有碟子,碗吗?酒杯呢?工地三件套不能没有酒杯呀。”陈东问道,工地套装这回可能找到真正的源头了,不然不能卖这么便宜。
“酒杯,有。”大叔手往旁边一划拉,拿过来两个土黄色的酒杯。
“有朝板吗?”陈东问道。
“朝板也有。”大叔镜头一晃,在一个角落里,一堆土黄色的朝板摞在一起,少说也有二十来个。
朝板就是大臣上早朝的时候,手中拿着的长条板子。
有人会在上面写上字,跟现在的提词器一个功能。
“行啊,大叔,这真是你自己做的吗?怎么做出来的?”陈东对这个工艺很感兴趣。
“塑料和石头沫子混在一起,调好颜色,模具一压就出来了。”大叔倒是没有隐瞒。
“碗上的字是怎么么弄出来的?”陈东知道肯定不是模具压出来的,用模具的话,字会有凹凸感,但碗上面的字跟表面差不多是平的。
“这个简单,用棉纸剪好字,粘在在上面,然后再刷上盐水腐蚀。”大叔知无不言。
“谢谢你,大叔,今天学到知识了,感谢,祝你生意兴隆。”
陈东发自内心的感谢他,有了大叔这段讲解,直播间的宝友们以后大概率就不会再上工地套装的当了。
陈东给摆摊大叔点了个关注。
直播间的宝友们对工地套装很感兴趣,陈东寻思着以后可以从大叔那订点货,以后直播间弄点抽奖什么的,发发福利。
反正才10块钱一个,不贵。
……
鉴宝继续,陈东接通了一下个宝友的连麦。
这次连麦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大爷。
“陈东老师,你好。”大爷手上拿着一面铜镜,铜镜满身绿绣,看着像是从地底下新弄出来的。
镜子上还有几个字,不过铜镜锈迹斑驳,对方手机像素比较低,在视频上看不太清楚。
“上面写的什么字?你有没有研究过?”陈东问道。
“我研究过,写的是大汉平津侯。”大爷说道。
【平津侯我知道,公孙弘。】
【这铜镜可能是真的。】
【鉴定完毕,这是西汉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