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 送子有泪流如沟(1 / 2)一枚棋子的千古风流首页

三月过半,御史中丞包拯改任三司使,在朝廷内外引起一片哗然。

当初,张方平担任三司使,因为购买富豪家产被包拯劾奏罢免,宋祁继任三司使,包拯又连章弹劾,说宋祁在四川做官生活奢侈,游宴过度。又说他的兄长宋庠现任枢密使,做弟弟的理应回避。

于是宋祁改知外郡,由包拯出任三司使。

包拯不避嫌疑,欣然受命。这也太“毛遂自荐”了,如此“豁达”,颇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味道,却充满了妄自尊大的狂妄,引起欧阳修的不满。

难道朝中文武,都是吃干饭的么?

而且,如果以此做派,就算你包拯真正一腔热血,恐怕也走不了多远。这可是为人之道哇!

欧阳修《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指出朝廷用人,要推尊名节之士。所谓名节之士,知廉耻、懂礼让。义不苟得,自重其身。他惋惜包拯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连续弹劾两位三司使,全为了便于自身取而代之。这简直就是《左传》上所讲的,“牵牛蹊田而夺之牛”——有人牵牛践踏了某人的田地,某人就夺了他的牛作为惩罚,做得太过分了。

退一步说,即使包拯自己问心无愧,也不可不避嫌疑。

欧阳修建议朝廷另选三司使,改任包拯其他职务,以保全包拯的名节。

奏章上呈以后,包拯不敢赴任,居家待命。毕竟这是出自欧阳修的奏章。然而朝廷不肯改任。过了许久,包拯才去三司使就职。

有人问他:“怎么,现在不怕欧阳修反对了么?”

包拯道:“欧阳公反对的不是我干三司使,而是我没有谦让,我居家这么久,就是表示谦让之意,想必欧阳公不会再不高兴了吧。”

焦千之这些年里一直追随欧阳修,专心钻研经籍,妻子儿女寄居在淮南为官的岳父家中,自己决然一身,旅食京师。这年科场,他再次失利。欧阳修想为他谋个生计。因在张青米案件中赵概为他仗义执言,自此两人成为朋友,他去年十月接替刘敞出知郓州(今山东东平),夏季,欧阳修给赵概写了一封信,推荐焦千之主持郓州州学。

赵概回书,慨然允诺。有人问赵概说:“你不是与欧阳修之间有怨恨吗?”

赵概说:“以私废公,我不能做这种事。”

然而,焦千之因岳父改任京官,家属随同来京,他最终没有赴郓州州学。

次年五月,焦千之被朝廷召试合格,赐进士出身,后来做过无锡县令,成了欧阳修的学术继承人之一。

秋天的一个夜晚,欧阳修正在灯下读书,忽然从西南方向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开始有如淅淅沥沥的雨声,接着波涛汹涌澎湃,有如暴风骤雨迅猛而来。

欧阳修感伤地说:“这就是秋声啊!”

嘉祐五年(1060)二月十五日,苏轼、苏辙兄弟结束母丧,随父亲苏洵返抵京师。苏轼被任命为福昌县(今河南宜阳西)主簿,苏辙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

欧阳修奉劝苏轼暂时不要上任,打算推荐他参加制科考试。

制科,又称“制举”,是由皇帝下令对才识优异的士人举行的特殊考试。参加制科考试,必须由大臣担保推荐,考试策论,限制字数,要求很严格,中试后待遇优厚,世人称为“大科”。

后来,苏轼参加了“直言极谏科”考试,与此同时,天章阁待制杨畋推荐苏辙参加“材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

次年八月,兄弟俩双双中选,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一时传为美谈。

春季的一天,梅尧臣由屯田员外郎升任都官员外郎,欧阳修邀来了京师的朋友们,设宴为他道贺,还特地购来土法酿制的青梅酒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