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一顶小轿抬着汪正珠,李振钧骑马走在前面,径往龙门寺而去。路上的人都驻足张望着,也有人悄悄地嘀咕着什么。李振钧猜得到他们嘀咕什么,无非是说汪正珠不会生孩子,只好到寺庙求菩萨。他并不在乎这些闲言碎语,但是他却十分担心汪正珠听了会受到无辜的伤害。
到了龙门寺,李振钧抢先下了马,快步走过去扶着妻子下轿。轿夫看着两人肩并肩、手拉手地走了进去,也不禁轻轻地喟叹了一声。
住持早已等在院子里,见过礼,就领着他们去里面喝茶。李家是大施主,李家的二公子、二少奶奶来进香,住持自然要格外殷勤地伺候着,不敢稍有怠慢。
进香的时候,燃放爆竹,击鼓鸣钟,很是庄严。住持敲了一下香案上的铜磬,发出一声悠长的清音。李振钧走过去,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闭目祷告,神态十分严肃。汪正珠在一旁看了,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感激,热泪也溢满眼眶。曾几何时,那个任性叛逆的丈夫不见了,眼前的丈夫为了他仿佛变成了一个虔诚的佛家弟子。待李振钧跪拜之后,汪正珠满怀虔诚地走过去,李振钧以为搀扶一下她,她坚决的推开他的手,跪倒在佛前。她俯伏在地,默默地祷告了许久,才抬起头三跪九拜,及其真诚。李振钧在一旁看了,心中热热的,眼圈都快红了。他再次伸出手去要搀扶妻子起身,汪正珠再次坚定地拒绝,非要自己吃力地站立起来。她说:“这样才算虔诚!”
汪正珠站稳身子,又从身上取出一锭银子,双手交给住持作为额外的香火钱。住持双手接过,放在香案上,双手合十,连声口诵“阿弥陀佛”:“佛祖保佑女施主身体健康,早生贵子!”汪正珠连忙双手合十,低眉颔首。
告辞住持,走出寺门。汪正珠脸上现出了久违的红晕。李振钧拉住妻子的双手,久久凝视着她的面庞,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说:“菩萨显灵了,阿弥陀佛!”然后,他们又到四周看看。汪正珠饶有兴趣地听着丈夫给她讲龙门寺的历史,讲清远禅师住持龙门寺时,龙门山一时高僧云集,学人如云的盛况。两人来到寺后小山上的灵光台前。
北宋年间,清远禅师住持龙门寺,对寺院进行了扩建。竣工后,又主持修建了在禅林中颇具影响的灵光台,以安葬十方禅僧火化后的灵骨。灵光台建成后,清远禅师亲自题写了碑铭《题灵光台壁》。李振钧和汪正珠找到石壁,拿着小树枝小心翼翼地剔除着碑上的青苔,慢慢辨认着碑上的文字:“政和七年院成,别于南山下作灵光台。台上立双浮图,西向见日没处,是谓归根收藏之旨也。一窣堵波,以奉前后宗师化尽报体。一窣堵波,用安十方禅僧火后遗骨。是二者爰彰寂灭之道,殊途而同归,万灵咸会者也。吾之朽骨,亦藏于此,世宜遵守之。长而且久,与夫虚空齐寿者。”
后来,清远奉旨移住和州褒禅山寺,但仅住持一年多时间,便以病退,寄居在同门师兄克勤住持的江宁蒋山寺东堂。不久病逝,弟子们遵照清远生前遗愿,将他的灵骨从江宁蒋山寺迎回太湖县龙门寺,安葬在他生前亲建的灵光台,并建起一座高高的灵塔,于是这里便有了三座高塔。
后来,龙门寺几度兴衰,清远禅师的宏愿终究没有实现,灵光台逐渐荒废,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连名字都当地人改作了“三塔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