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开学(1 / 2)乡烟首页

李成才接到王海忠的通知后跟弟弟在家里帮父母干了一天农活儿就去上课了。

他来到学校门口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心里五味杂陈,整整蹲了五年依旧是这里的学生。

与其他在校生相比他是当之无愧的“前辈”,当走进教室看到几个师兄全部到位后这种感觉荡然无存。

他们正在打扫教室,见李成才进来全都是一脸羡慕的目光。

“成才行啊!这次你考的最高比俺还多三分。”

说话的名叫张百禄,他比李成才早一年在复课班已经熬过三个春秋。

还有几个跟他一样不过考的分数更低。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个瘦高个,脸上挂着厚厚的眼镜,下巴的胡茬清晰可见。

“欢迎大师兄归位!”

张百禄一脸兴奋地喊道,仿佛看到这个人他瞬间就燃起了希望。

“没想到哥几个都来了,咱们这是不把板凳坐穿死不休呀。”

此人名叫林飞,在复课班当属元老级人物,连续奋战四年依旧岿然不倒。

“飞哥就是榜样,你红旗不倒俺们就得往前冲。”

“俺都奔二十了,你们还年轻明年大有可为。”

“咱们也就是能熬,不然一般人还真扛不住。”

“王老师不经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惜今年谁都没争气让他吃了个鸡蛋,咱们得好好总结下争取来年一锅端。”

或许是经历多了,在林飞身上丝毫看不出颓废之色反而摆出一副成熟老练的姿态。

他毕竟看到了希望,因为这次考中专只差了两分。

此话一出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一锅端?那不过是白日做梦。

紧接着又陆陆续续走进几个新面孔,他们都是今年毕业的应届生,在班级个个出类拔萃,因为选择报考中专最后全都来这里集合了。

跟这帮“元老”相比分数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但他们坚信只要蹲上几年早晚有出头之日。

复课班的队伍向来是以老带新,这届也不例外,骨干力量还是以林飞为首的一帮“老蹲”。

全体成员到齐后共有二十三人,其中也不乏女同学,人数不多只有五个。

两个“大龄”女青年格外显眼,里外透着成熟气息,如果不复读估计就回家生孩子去了。

对于王海忠来说这样的队伍很难带,主要是年龄参差不齐,大的已经二十出头,小的才十六七岁。

他必须做到统揽全局在教学上要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在管理上还要防止出现“互恋”问题。

尤其那些年龄偏大的复读生,一旦出现问题就不是早恋那般简单。

以前不是没有教训,两个男女生没考上中专最后一起回家抱孩子去了。

虽说有情人终成眷属但这种问题他绝不允许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第二次。

复课班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不是谈情说爱的地方,一经发现务必扼杀在萌芽之中,轻则做检查写保证书,屡教不改者勒令退学。

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整个班级泾渭分明人才济济。

李成才开启了第三年的复读之旅。

开班当天王海忠满怀激情为大家进行了一次发自肺腑的“演讲”。

他是语文老师全校公认的学科带头人,曾被评为“县优秀教师”,恢复高考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师范学院。

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三合里乡认教,论口才不亚于大学教授。

他担任乡中学复课班班主任已经四年,与此同时还兼任初三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老师。

李成文就是他门下得意弟子。

王海忠教书育人十几年始终初心不变,他的名气在三合里乡人人皆知,当年本有机会留在城里工作但他依旧选择了农村。

凭借自己的努力以及对这片故土的热爱用行动证明了一切。

班里的这些“老同志”对他十分敬重,即便像林飞这样元老级人物也是心服口服。

像这种“老油条”现在的复读就相当于个人复习,几年来其他课目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虽然都是优中选拔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

唯独王老师在心目中永远都是第一。

“林飞,你到我办公室一趟。”

王海忠每逢开学都免不了找他一叙,即便对方不提林飞似乎也已料到。

两人没有去办公室而是操场。

“这届复课班的班长还是由你来担任,有些话不用我多说了吧。”

其实自打王海忠接任复课班班主任以来林飞一直就是他手下班长。

“王老师有啥话直说,俺全听您的。”

“带烟没?”

“带了,你也不抽呀。”

“来一根。”

林飞也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学会抽烟了,但他从来不当着同学面抽。

“破烟,您抽不惯。”

“哪儿这么多废话,等你考上中专再请我抽好的。”

林飞无奈从兜里掏出一盒两块钱的“菊花”。

“啥时候上档次了?你平时不是抽大前门吗。”

“这都知道!差两分自己庆贺下。”

“你小子现在啥也不差,来年肯定没问题。”

王海忠以前从未对他说过这种话,毕竟期盼越高摔得越狠。

“俺跟了您四年总算说句暖心话。”

“你们赶上好年代,中专毕业就包分配,尤其在农村可这是难得的机会。”

“确实好,俺连续努力四年都没抓住这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