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55 撤帘还政(2 / 2)这个皇帝真难当首页

说实话,这一刻杨太后心中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愤怒。

赵昀能如此快速的拉拢王忠,意味着他的手段跟个人魅力极强,这是属于帝王的优良配置。可王忠毕竟是自己身边的老人,哪怕杨太后对于权势兴趣不大,依旧免不了有这种失落感。

“罢了官家,这个天下终究要交到你的手中。”

“老身只想知道一点,济王到底是如同传言那样被史弥远毒杀,还是你动的手。”

说完这句话,杨太后就把目光死死的盯着赵昀,仿佛想要看穿他心中真正的想法。

“回禀大娘娘,济王乃名义上的手足兄弟,臣定然不会做手足相残之事。”

“济王薨逝,臣断定乃史弥远所为,也只有他有这个能力。”

赵昀面无表情的回答了杨太后的疑问,脸上看不出一丝心虚的表现。

其实从当初杨太后劝说自己接纳史秋雨入宫,并且妄图缓和与史弥远的关系那一刻起,赵昀就知道老太太本质上有着妇人之仁,与吕后、武后这种临朝称制的大女主不同。

赵昀还知道就算自己承认干掉了济王赵竑,杨太后也只能选择默认接受,局势上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但是以杨太后的性格,会在心中存在着一根刺,影响到自己与她的母子关系。

有些时候善意的谎言是必须存在的东西,能让杨太后更容易说服自己。

果然当听到赵昀否认的回答,杨太后神情很明显的松了口气,她与宋宁宗夫妻数十年,万万不想在自己手中出现手足相残的场景。

这样百年之后仙逝,她无颜面对已故的先皇,以及赵氏皇族的列祖列宗。

“官家,你准备向史弥远动手了吗?”

“嗯。”

赵昀点了点头,如今箭在弦上。

“明日老身便会颁布诏书,宣布撤帘还政于官家。”

“官家必须要以亲政的身份拿下史弥远,这样他才会成为你文治武功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杨太后连夜赶到赵昀寝宫,除了确认济王赵竑的死因外,就是赶在赵昀动手之前让皇帝名义上亲政。

因为只有这样,铲除权臣才会算皇帝的功绩,才会震慑住朝野八方,以及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嗣子赵昀,终于到了掌控天下的时刻。

“臣,谢过大娘娘。”

赵昀自然是明白杨太后紧急还政的用心,说实话哪怕双方没有血缘上的母子关系,他此刻内心里面都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

自己这一步走来,杨太后确实帮助良多。

望着赵昀朝自己深深鞠躬,杨太后走过去握着他的双手,有些动容说道:“老身毕竟是个妇道人家,朝堂上的事情帮不到多少,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史弥远过不了老身这关。”

杨太后这是向赵昀表态了,她不会再赋予法理权废帝,赵昀就算输了也就做回傀儡,座下的皇位无人撼动!

“孩儿知道。”

赵昀紧握着杨太后的手,笑着回了一句。

他入宫以来对杨太后一直保持着恭敬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用着“臣”的自称。

今夜他想告诉杨太后,双方关系不再是太后跟皇帝,而是母与子。

“好,好。”

杨太后笑着连连点头,眼神之中闪烁着泪花。

……

次日清晨杨太后亲笔手书发出最后一道代使皇权的圣旨,向百官宣布撤帘还政于赵昀,彻底结束了为期大半年的垂帘听政生涯。

与此同时赵昀这边投桃报李,给杨太后加了寿明两字尊号,来展现自己对母后的敬重。

当这个消息传递到史弥远耳中的时候,他心脏猛的咯噔一跳,一股极其强烈的危机感席卷而来。

史弥远这次没有召集朝堂的文官党羽,而是第一时间把殿帅夏震给叫了过来,让他最近一定要牢牢掌控住殿前司跟步军司兵马,关键时刻等待着自己的号令。

同时为了反击赵昀与杨太后,临安城内四处疯传运船停运的消息,并且京师高门望族名下的粮铺,开始统一哄抬粮价营造出缺粮的紧张氛围。

很快就如同赵昀预料的那样,恐慌情绪开始在百姓中蔓延,无数人涌上街头疯狂抢购粮食,唯恐慢了一步就再也买不到。

就在史弥远认为临安会陷入一片混乱,小皇帝无法处理局势最终只能找自己求助的时候。临安附近各大官仓与义仓的储备粮开始投入市场,瞬间抑制住了粮价飞涨的趋势。

开启官仓的应对方式,是在史党以及世家大族的意料之中,他们很快就派出府中侍从佣人去抢购储备粮,妄图形成挤兑的场景,彻底打崩朝廷的应急对策。

前期也确实很顺利,朝廷储备粮根本经不起这样抢购,就在眼看着要见底的时候,京湖最大粮商吴氏商行放出消息,调集了百万米粟驰援京师。并且第一批粮食已经抵到了临安码头,不信的百姓可以亲自去看看。

吴氏商行的名声在临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敢放出这样的风声,那必然是有备而来。

于是乎临安城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场景,百姓们纷纷跑到码头确认,还真就看到了堆积如山的运粮船停靠在码头,正在等待着脚夫卸货。

几乎就在瞬间,临安城的粮价就由巅峰跌落谷底,况且粮食这东西还不适合长时间储备,否则就会变成陈粮卖不上价。

之前那些高价抢购的临安世家望族,纷纷低价抛售粮铺的米粮,妄图找到个接盘侠接盘挽回损失。对于这些低价抛售的粮食,吴氏商行以及朝廷官仓来者不拒,有多少就收多少。

董成健与吴氏商行的东家,同时也是自己的亲家吴傅,望着堆积如山的粮仓可谓是笑得合不拢嘴。

其实吴氏商行在短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运抵这么多米粮抵达临安,码头上的那些粮船除了上面薄薄一层,下面都是一些其他物资堆砌,纯属使了个障眼法。

但临安百姓之所以会相信,一方面是吴氏商行的商誉摆在那里,另外一方面就是临安在开启官仓之后,短期内实际并没有严重的缺粮危机,完全是人为营造的恐慌情绪。

只能说史弥远走的每一步,都在赵昀跟董成健的算计之中,十几年的大权独揽宰辅生涯,让他已经忘了势均力敌的感觉,更没去做到知己知彼。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粮战,史弥远实则输的不冤,同时也开启了兵败如山倒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