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53 转移热度(2 / 2)这个皇帝真难当首页

私党把控朝政越久,内部就会愈发腐朽,溜须拍马者就会越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景象。

现如今几位执政全是靠着谄媚史弥远上位,真正有才华能力以及不愿意结党营私者,根本就无法挤进这个权力核心的班子,导致高层水平愈发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北宋缺将,南宋缺相”,接连出了几个把控朝政数十年的权相,身边聚集了一群乌合之众,继任者水平自然高不到哪里去,久而久之就垮了。

“史相公息怒,下官胡说八道了。”

宣缯感受到史弥远的怒意,赶紧拱手认错。

“想要知道是不是官家主谋很简单,就看他会不会借机发难即可。”

“吾等提前收到彭任急报消息,朝野方面发酵济王之死估计至少还得一两天时间才能达到顶峰。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差引开众人关注,降低济王之死带来的负面影响跟舆论压力!”

不得不说史弥远面对危机事件,临场反应跟处理手段就是老辣,连后世转移热度这招都会,干脆用另外一件更为爆炸的事情,去掩盖住济王之死的舆论。

“史相公,何事能比济王之死影响还大?”

薛极不解反问一句。

“呵,尔等还记得前段时日官家收船运税吗?”

“当然记得。”

“那时本相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这点蝇头小利没有过多在意。既然官家要步步紧逼,那就得旧事重提了。”

说罢,史弥远把目光望向宣缯说道:“尔等联系临安世家大族,集体上疏抗议收税之事。另外与受到影响的制置使、安抚使、节度使等,共同停了前往临安的船运。”

“本相倒想看看,没有船运的物资,官家如何解决临安这百万民众的衣食供应!”

史弥远在赵昀的重压之下,终于开启了自己掀桌子的第一步,临安百万民众就是他的绑票。

并且在物资紧缺、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哪个平民百姓还有心情去关注济王赵竑怎么死的?

“史相公深谋远虑,吾等佩服。”

看到史弥远有了对策,宣缯当即拱手拍了马屁。

“史相公英明。”

政事堂内剩下几位大员,同样拱手附和了起来。

对于这种恭迎奉承,史弥远没有半分欣喜之情,他只是朝着宣缯吩咐道:“你去与殿帅夏震碰一面,让他调查清楚彭任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始终感觉有些蹊跷。”

史弥远隐约感觉可能出了内鬼,可他却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内鬼会是彭任,只能让夏震去调查一番。

“是,下官遵命。”

得令之后的宣缯,明白这件事情耽搁不得,当即就离开政事堂前往三衙官署。

……

就如同史弥远预料的那样,次日济王自缢的消息开始在京师传开,朝野内外除了那些参与争斗的核心高层,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把怀疑目光对准了史弥远。

同时坊间开始流传,皇帝本来顾念手足之情,想要把济王押送赴京赦免。史弥远那边却为了永除后患,直接派亲信余天赐前往湖州,以治病的名义毒杀了济王及世子,并谎称畏罪自缢。

很明显对于淳朴的民间百姓而言,他们更愿意相信皇帝注重手足之情,是奸相暗中谋害济王。

并且历史上大多数事件皆是如此,皇帝有问题都是受到奸臣蒙蔽,天子圣人怎么会背锅呢?

民间的热传顺带影响到朝堂炸开了锅,本来史弥远行废立之事,就已经挑战了很多朝臣的底线。但那时候奈何史弥远势大,杨太后关键时刻又赋予了赵昀继承法理权,很多官员只能接受事实。

现如今谁能想到史弥远赶尽杀绝,简直把理学之士的“忠义”观念给击穿了,这下不对奸相进行批判,那圣贤书算是白读了。

于是乎以翰林院跟国子监这群清流为主,纷纷义愤填膺向赵昀上疏谏言,弹劾史弥远担任宰相以来的种种罪行,希望皇帝能论罪严惩!

其中又以大理评事胡梦昱跟太学生邓若水的言辞最为激烈,各种引经据典直言不讳。

摆明说史弥远犯有私自废黜、放弑济王的罪行,顺带还把赵昀都给牵扯进去,期望他“行大义然后可以弭大谤,收大权然后可以固大位,除大奸然后可以息大难。”

各种弹劾奏章如同雪花般,通过银台司呈递到了政事堂,史弥远为官这么多年,还是第二次感受到如此沉重的朝野压力。

上一次还是私自槌杀权相韩侂胄!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的赵昀,同样没有比史弥远好到哪里去,他垂拱殿御案上面摆满了京师官员跟地方大员的上疏,里面各种为收船运税诉苦。

这些上疏最终都表达了一个核心思想,那便是赵昀收回免税权导致买卖亏本,他们坚持不下去只能暂时停了船运。至于京师这百万民众缺少的物资,皇帝您就自己去想办法吧。

赵昀真是万万没想到,史弥远会跟自己来这招“换家”打法,直接把临安百万百姓给摆上了赌桌,就赌自己愿不愿意再来一次政治妥协。

政治确实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可有些东西是没办法进行妥协的。赵昀更明白时间并不像外界认为的那样,优势站在自己这边。

没得选择,赵昀只能一边想办法解决停运带来的影响,另外一边继续把扳倒史弥远的布局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