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朱由检在社稷坛举行崇祯元年祭祀大典,祭祀轩辕黄帝。
阳光洒落在社稷坛上,映照着庄重而威严的场景,朱由检身着华丽而肃穆的帝服,神色凝重地站立在坛前,身后是一众文武百官,神情恭敬。
祭坛正面的两侧则黑压压的站着近千人,他们身着华服,头戴各式免冠,按宗亲,勋贵,士绅豪强,学子,商人的身份逐次排列,正是全国各地被邀请来的大明老爷们,或者换个军事统计局的说法,这些人中的三分之一,占有了大明至少三分之一的财富,是妥妥的肥羊。
尽管他们在地方上拥有一定的权势和威望,但在象征着国家根本的社稷坛前,却深知自己的渺小与微不足道,绝大多数人更是头一次参加如此省会,一个个神色肃穆,目光紧紧盯着前方的祭祀仪式,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分神,相比之下前边近百名的文武官员却是不时交流一下眼神,或是窃窃私语。
随着祭祀大典的进行,一阵乐声响起,朱由检在祭祀官的引导下,向轩辕黄帝献上了丰盛的祭品,包括牛羊猪三牲、美酒、鲜花等,文武百官们则在一旁恭敬地站立着,共同见证这一神圣的时刻。
“上苍之灵,社稷之神,今朕率群臣于此,以赤诚之心,祈求庇佑我大明江山,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康,吾朝历代先皇,创业艰辛,守成不易,朕必当兢兢业业,以继往开来之决心,守护这片祖宗基业。”
就在此时,朗朗晴空之上,竟是轰的一声!接连响起三声惊雷,群臣和参加祭祀大典的大明老爷们,一个个不禁神色惊愕,脸上露出惶恐与敬畏之色。
朱由检心头狂喜,但很快镇定下来,他抬头望向天空,眼神中满是坚定与期盼:“是上天听到朕的祈福了嘛?如若听到请再响六下惊雷,朕必当更加勤免,以报上天之之恩。”
此言一出,天空却是没有一点动静,就在群臣和老爷们失望之际,天空中真的再次传来轰隆隆的声音,连续响了六下惊雷,每一下都震撼着在场众人的心灵。
朱由检激动眼眶发红,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朕在此立誓,定当以苍生为念,全力中兴大明,不负上天此番示意。”
群臣们也都面露敬畏之色,纷纷跪地高呼万岁,用山呼海啸形容也不为过,君权天授,提现的淋漓尽致。
“诸君,随朕去承天门阅兵。”
很快,大受震撼的诸多朝臣和大明老爷们就跟着朱由检来到了承天前,站上了由木架临时搭建的看台上。
此时的长安街除了承天门前的十个大木架看台,道路的另一侧则画出了十数个足以容纳千人的方块区域,每一个方块前都站着一队金吾卫维护秩序,旁边的高台上更是站着一个大嗓门的说书先生,手上拿着稿纸,身前各配一个大号的铁皮喇叭。
随着鼓声响起,领头的一个百人的骑兵队背着日月旗迎面走来,军旗猎猎作响,迎风招展,在骑兵队后身着陈旧铠甲的将士们迈着参差的步伐,一眼望不到头足有十余列,之后更有数个京城群众“自愿”组成的游行方队。
说书先生们的大喇叭也贴合时宜的响了起来:“走在你面前的辽东镇的关宁铁骑,他们千里奔袭,出锦州,过辽河,将建奴贼酋皇太极引诱到金州称下..........”
“接下来的是辽南,登州,蓟门,宣大,蜀中.........“
这些从九边各地抽调的三千精兵,在年前就收到了八百里加急,火速集结京城,他们个个身形挺拔,破旧的甲胄上全是刀痕箭孔,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战斗,手中的兵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凛冽的寒芒,每一队士兵的脸上都多了一种无法言语的东西。
看台上的朝中大臣,宗亲勋贵,士绅豪商,台下看热闹的京城群众,在某些隐藏在人群中的大嗓门的带动下,一个个都高呼了起来,像极了传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