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沧海桑田(1 / 2)天道人理集首页

当陈孝走在陈国宛丘时,眼看看这里的衔巷,一时感慨万千,这里是她的出生地,她是天下第一美女,陈庄公的女儿,陈仲妫。她的姐姐陈伯妫嫁给了蔡国国君蔡侯,因此称蔡妫,陈仲妫嫁给了息国国君息侯,因此随夫氏,称息妫。息妫生得面若姚花,目若秋水,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就是她的人生写照。

当你走在陈国的某些村落里,真的会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追着问你:“桃花夫人现在怎样了?”不必惊讶,这不是在演戏,更不是时空发生错乱,而是因为这里是桃花夫人生前曾经常来的地方的“桃花村”。

在“桃花村”,村民里喜欢姚花,满村的桃树,一到季节,桃花盛开,艳丽无比,整个村子就在桃花的海洋,色彩就是那么喜庆,秀丽,透着甜丝丝的活力,如同吃饱了佳餚,喝足了醇酒。种桃花,既是村里的习俗,也是一种智慧的比赛,更是一种美好追求的象征,也是一种世俗的宗教,人们为她修庙,礼拜,祈求息妫为神,给人门带来好运。人们说着陈国方言的话,让人总有一种置身于美女乡村的感觉。

在当地,她被称呼为“桃花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那么这些“东干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呢?据《晚清民族移民研究》记载:“清朝同治年间,陕甘宁地区发生回民起义,很快被左宗棠击败。战败后,许多叛乱士兵让家人和孩子远离家园。这就是东干人的起源。

经过漫长的旅程和无数的艰辛,东干人终于到达了中亚。这里人烟稀少,水草充足,适合生存,所以他们就定居在这里。

他们离开中国时,带去了大量蔬菜和农作物种子。但哈萨克斯坦传统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不擅长农业。因此,东干人民为农业欠发达的中亚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即使现在,哈萨克斯坦三分之一的卷心菜也是由东干人种植的。

虽然远离中国一百二百年了,但东干人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继续培育着陕西的各种风土人情。

东干人爱吃面条、辣汤、手抓羊肉,而且用筷子吃饭。东干菜流行于中亚,与中国西北部菜系相似。他们还喜欢唱秦腔、拉二胡、响板,语调中仍带有朴实浓郁的陕西、甘肃方言和一些北方元素。

不仅在衣食住行方面,而且在婚姻等方面,东干人仍然沿袭着过去的陕西习俗,如“女孩不许嫁给外人”、“父母之命、言媒”等。

东干人有早婚的习俗,所以大多数东干女孩在20岁之前就结婚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虽然晚婚的年轻人比以前多了,但传统并没有改变。

在陕西的乡村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历来很重要。女人很少和陌生男人说话,基本上没有自由恋爱,婚姻也只能由父母和家庭决定。东安人十分重视“媒人姻缘”。男方德高望重的长辈必须求婚三次以上,女方父母才同意并商议婚事。这样女方父母就有面子,女孩也不会受到婆家的歧视。

东干的女儿很少远嫁,大多在同村结婚。这可能是因为东干部落是外族,实力比较弱。只有部落内部通婚,才能保证东干部落血统的纯正,以及在陌生的环境中自身的繁衍和成长。

婚事确定后,男方将订婚礼物送到女方家,并定下结婚日期。他还要按照中国古代习俗,经历“受、问名、受、受、问日、亲自迎”的过程。“在完成六个仪式之前,我不想结婚。

婚礼前,新娘必须在自己的小屋里“坐炕”三天,缅怀父母的养育之恩。婚礼前一天,她和同伴在小屋里唱歌或哭泣,哀悼分离并回忆她作为女孩的最后几天。

一旦确定婚事,女方就开始准备嫁妆,所有的衣服都是手工缝制,至少需要六个月到一年的时间。结婚时,新郎身穿蓝色绣花长袍,着马褂或西装,戴帽子。

新娘身着红丝长袍,头戴清朝绫绾发箍,头戴簪子,脚穿绣花鞋。全村人都来庆祝、看热闹,大家一起热闹了十多天。

当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不断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选择以西方的方式结婚,传统的婚礼习俗正在逐渐失去市场。

笔者因此想问,中国这样的现代习惯是否会对东干婚姻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