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童蒙乐闻奇异事,常于自然观天地(1 / 2)大道奇游纪首页

自从青辰出生之后夫妻两个增添了不少乐趣,这孩子聪明伶利,自幼便十分聪慧,只是性格有些顽劣,从出生到现在已经是七个年头了,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夫妻两也非常感到欣慰满足,这孩子喜欢玩闹,每天不是在山上树林之间捉鸟、捉野兔,就是去捉耗子、长虫,那么就是在门前赤河中洗澡,或者研究怎么抓河里的鱼儿、蝌蚪,那么就是爬上人家的果园里偷果子吃、掏鸟窝,而且还带着一帮孩童到成群结队的,大家都以他为首,他也特别满足,夫妻二人对于他的淘气也是无能为力,因为一出家门就不见人影了,到了肚子饿了就回来了,吃饱了就又找不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自己就又回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虽然他顽皮却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喜欢自己研究探索和思考,也经常会问父母亲一些摸不着边际的问题。

这条青辰难得没有出去疯玩,而是在对着墙壁上挂着的一块石板制成的圆盘发呆,这个圆盘光滑而圆润,青黑色且上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奇奇怪怪的符文,青辰看了半天也没明白这是干什么的,于是就问父亲道:“爹,这个圆盘是干什么的?”

父亲言道:“儿子呀,这个东西是我们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听说到了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九代了,老祖宗们把它叫做历法,是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间工具”。

青辰问道:“年月日时是什么东西呀?这个上面的符号是什么意思?”

父亲道:“年月日时就是时间,上面的符文叫做六十甲子,用这个六十甲子就可纪年月日时了!”

青辰一听更加迷惑道:“时间是个什么东西呀!它在哪里,我怎么看不到,另外六十甲子又是什么东西呀,为什么它可以用来纪年月日时呀?”

父亲闻之微微一笑道:“时间就是一年有365天,12个月、24个节气、一个月有30天、或者31天、或者29天、或者28天,一天有12个时辰,六十甲子就是把天干地支组合起来形成周期循环纪”

青辰听了更加感到迷惑问:“那一年为什么为365天、为什么有12个月、为什么每个月都是30天、31天、29天、28天,24节气是什么、一天为什么有12个时辰,天干地支是什么,它怎么来的?”

父亲闻之笑着道:“一年之数为何为365天,为何有12个月、为何每个月都是这四种类型中的一种、24节气是什么、一天为什么有12时辰,这些问题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祖先们据说用了几千年了,我也是你的爷爷告诉我的,至于原因,我也曾经问过他,他说他也不清楚,因为他是我爷爷传给他的,你小子是把我问住了,我回答不了你的问题,你可以去找懂得人去请他们为你解惑”。

青辰一脸疑惑的道:“爹都不知道,那其他的人肯定不会知道了,问他们也白问”。

父亲笑着摸摸他的头道:“儿子,我要你记住,永远记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以有老子天下第一的这种想法,人无完人,学无止尽,永远要谦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白了没有?”

青辰翻了翻白眼道:“孩儿记住爹的话了,我要去玩了”,说罢不等老爹反应已经扔下石盘一溜烟没影了,老青无奈的苦笑一声,心里默默的道:“这孩果然如萨满李师傅所说一样呀!

一转眼已经到了8周岁,老青就把青辰送到了村里一个老族人所办的学堂,这个老族人为村里的孩子们专门教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村里的孩童们能够会读书写字,除了这个目的之外再无其他作用,这也是必要的,因为祖先们就意识到村里人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没有文化就是野蛮而不开化的人,所以村里一直以来都有个学堂存在,一共有三位师傅,其中一位是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的,第二位是教孩子们如何简单的进行计算数字的,第三位是专门教孩子们如何去遵守族规的,因为祖先们早就意识到村里人必须要识字写字,能够会简单计算数字、能够遵守村子里的族规,这样青辰也跟别的孩子一样被送去哪里学习,这个小家伙第一天就让老师们不省心了。

这天一位师傅在给孩子们教着写文字,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孩子们按照师傅在石板上的画法也在自己的小石板上照猫画虎的写起来,写完之后师傅问道:“你们都会写了没?还有谁不会,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其他孩子们附和说学会了,这个时候青辰突然大声说:“师傅,这个这些文字是怎么来的,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师傅一听顿时面色一变不知所云了,只能结结巴巴的道:“祖先流传下来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感兴趣下去可以自己去探索发掘”,青辰一听笑道:“原来师傅也有不知道的东西呀?你不知道怎么还能教我们呢?”师傅顿时被这话气的火冒三丈,顿时横眉冷对道:“出去,你给我滚出去,……”,青辰一看情况不妙,师傅生气了,于是一边往门外面走一边道:“师傅没事,你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等我某一天搞清楚了来教给你”,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师傅直接气的七窍生烟呵斥道:“滚出去,滚”,青辰做了一个鬼脸就出去了,顿时屋里的孩童们哄堂大笑,师傅又急又气大声道:“肃静!”……。

比如在师傅讲到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的时候,他就会发问道:“仁义礼智信是谁创造出来的,是自然界的本来还是人为的编造”,这种发问就难住这些师傅们了,因为关于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谁也说不清到底是哪个人创造的,如果说是孔子创造的却并无这方面的任何典籍记载,如果说不是孔子创造的却历来都说就是他创造的,所以这些问题看似是青辰虽然一问却能够彻底让这些先生们哑口无言,所以先生们是既喜欢他又怕他,而他每次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先生们也只能以古人就是这么一代代流传下来的为理由太搪塞他,试图让他闭嘴,但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却早已经埋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