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刘玄德领高阳县令(1 / 2)骑砍速通三国!我无敌汉末首页

这个安排,刘备有些为难。

“我是奉了公孙瓒将军之命驻守于此,不可随意出兵。”

可虽如此,关羽和张飞都特别希望刘备能够出兵。

军功是打出来的。

长期留守在这里,不就成了公孙瓒的看门狗?

他给官职给俸禄粮草等等无非就是为了让刘备等人归顺于他,好让他能够在幽州壮大势力。

刘关张三人就是替他人做嫁衣,自己手上没有资源,甚至连站稳脚跟的地方都没有。

打完黄巾,朝廷封赏,也不知道能不能当大官。

张飞道:“大哥,我觉得应该打。我们已经打下了高阳,趁势攻击涿郡以下的几个据点就平定了北方的黄巾,再南下,同皇甫将军汇合打张角等人,便可立大功!”

关羽也说道:“公孙瓒屯兵不攻,错过了很多机会。这个据点的兵马都是我们自己招的,无需留在他人的屋檐底下。”

刘备摇头道:“士为知己者死,若不是公孙瓒给我们兵马,我们哪能有今天?如果就此背离,恐被他人落个反叛的口实。”

秦豪大抵是明白了刘备的心思。

他想走,但是碍于幽州豪族的势力又不能走,毕竟南下可能得不到东西,留在这里还能得到落脚之地。

这也是为何后来公孙瓒和袁绍开战后刘备会立刻跟从公孙瓒的原因,其实仁义也只是他能打出的唯一一张牌。

后来袁绍逐渐取胜,幽州等地的豪族相继归顺,刘备也归顺。

在徐州时,失去了落脚之地,他也不得不归顺曹操。

关羽和张飞都很为难,既然大哥这样讲,他们也都会听从。

兄弟三人,道义为先,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若是刘备变成曹操,早就统一徐州南下扬州甚至攻取江东了,可惜他不是这种人,不然也不会到四十多岁才成功。

此刻的他只有二十四岁,满脑子都是理想。

但是秦豪说了,会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就一定能给。

“刘将军,对于你的看法,我不敢苟同。”

“试问公孙瓒是汉官吗?幽州太守是汉官吗?幽州的各个豪族是汉民吗?”

“我觉得你应该是效忠于朝廷的人,而不是效忠于某支势力的人,你应该效忠于大汉而不是幽州兵马。”

此话一出,刘备面色凝重,秦豪点到了他的要害,起家时确实以效忠大汉为先,而不是所谓的公孙瓒的幽州兵马。

关羽和张飞亦是认同,方才明白之前的想法都是错的。

秦豪见他们都怔住了,便委婉道:“我也明白你们的难处,没有落脚的地方,故而不得不依靠幽州兵马的力量。但是,如果我能给你们落脚的地方呢?而且还可以给你们兵马粮草,你们能不能脱离公孙瓒南下?”

“这……”刘备犹豫了,不知如何回复。

关羽则说道:“这么做不是不行,但是幽州太守封吏符合汉法,我们胡乱占据守地便是违背汉法。”

张飞很不解为何不两个哥哥为何不自己占据山头,碍于他们两个的面子,只能将心思压住道:“俺也一样认为。”

秦豪则是一锤定音道:“我是汉将,皇甫将军乃皇上任命的中郎将,论官职,应该同公孙瓒一样大吧?我也可以向朝廷给你们封官,只要你们愿意,我立刻向朝廷任命你们驻扎高阳。”

驻扎高阳?

听到这话,三人无不惊愕,秦豪居然答应将高阳留给他们。

高阳是县城,比他们守的这个据点要大很多,而且还有城墙,可以屯兵防守,更能囤积粮草兵器,是一个很好的落脚点。

可他也只是个别部司马,公孙瓒虽然也是小将,但是背靠幽州太守并且联通了当地豪族,给地盘是很容易的,难道秦豪和公孙瓒的关系很好?

刘备表态道:“若是朝廷任职,我等便会立刻进驻,为抗击黄巾效力,听将军调遣!”

秦豪早就明白了,只有给利益才能收服人心,尤其是对付那些有点野心和想法的人,他们可不是农民,吃饱穿好就行,他们要的就是地位和权力等利益。

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向左丰示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