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天雄城(2 / 2)天风启示录首页

这可苦了林天雄的母亲林老太君,一去天雄城就哭天抹泪心疼小儿子在边境受苦,一回京就开始找老头子和大儿子不自在,搞得镇国公林洪和儿子林天霸相当无语。但架不住林老太君威势太盛,每次去一趟天雄城都得拨笔款,美其名曰加强城防建设,实际上就是给小儿子林天雄改善居住环境的。

谁料林天雄心眼太实在,拨的款真的用来加强城防城防建设了,这就弄得自己老婆乌兰卓玛不乐意了,我人都嫁给你了,你加强城防建设搁这防谁呢?然后事情就朝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展了起来。林天雄心想既然城防没必要搞了,那就改善一下城市环境吧,于是把天雄城的道路整体拓宽了三倍,把居民区也规划了一下。然后开始朝周围的地方辐射性修路。之前还是深处帝国苦寒之地的边陲小城。一转眼有了驿站,道路,加上本来就没啥人来,修路基建的过程意外的挖到了铁矿,然后强制搬迁了之前住在那里的居民,重新给他们安排了新的住处。

铁器在哪里都是硬通货,不过天雄城这破地方又冷又穷还没啥人,想挖矿连个铁锹都不好找,住在这里见到最多的铁器除了铁锅,就是大头兵的佩刀,自从林家和乌兰家结亲以后,加上天雄城并不是多么重要的战略要地,导致原本驻军的士兵都少了不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林家交兵权的时候,当时的神木帝国皇帝为了制衡当时林家的势力,将天雄城的防务交给了林家当时的政敌,时任神木帝国吏部尚书的孔家,当时孔家家主一边兼着吏部尚书,一边兼着帝国的漕运,按理说孔家从来没有掌过兵,孔家也担心自己捅娄子,不过当时天雄城确实要啥啥没有,说难听点,给钱让人来抢都得挑个暖和的日子,实在没啥价值。

直到后来发现了铁矿,神木帝国和厚土帝国不约而同地开始朝天雄城增兵,因为林天雄之前的基建工作确实搞的不错,神木帝国的运兵和运粮效率都比厚土帝国快不少,加上厚土帝国一字并肩王的亲闺女还在林家当人质,(至少厚土帝国当初是这么认为的。)

于是两方在天雄城签了一个协议,两边帝国分别在距离天雄城100公里的地方屯兵驻扎,将天雄城作为两大帝国的缓冲地带,仍归神木帝国掌管,但必须开放天雄城作为两国共通的贸易点。天雄城就以这样一种莫名其妙的方式建城了。这个地方也正式命名成了天雄城。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林庸的爷爷林天雄已经成为了天雄城内绝对的领袖。加上林家在神木帝国的权势和林庸的奶奶乌兰卓玛在厚土帝国的特殊地位,天雄城虽然要啥啥没有,但安全性和交通便利方面在边境上绝对算得上首屈一指。因此也吸引了两大帝国的商人来天雄城做生意,逐渐的天雄城也慢慢成为了边境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林天雄也因为常年驻守帝国边境被神木帝国授予了一个镇北侯的侯爵爵位。

不过因为林天雄因为从来没有指挥过大型战役,全靠家里太牛逼才得到了这么一个侯爵爵位,基本上也不太拿这个侯爵当回事。他最喜欢人家他林城主。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林老爷子领兵打仗水平不够,当时林洪的两个儿子林天霸和林天雄在神木帝国号称帝国双壁,一文一武皆是帝国翘楚,驻守天雄城的五千精兵,虽然名义上受孔家管辖,但是帝国也给了林天雄统兵权。也就是说,只要林天雄一声令下,这五千精兵基本可以算作林天雄的私军。原因很简单,这五千精兵的军饷粮草后勤保障是林天雄负责的。至于林天雄的钱是哪里来的,这就要归功于天雄城那数量庞大的商人群体了。

数量庞大的商人不止带来了大量的金钱,还有大宗的货物,数量庞大的消息,加上两国的驻军,安全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林老爷子一开始开的驿站,后来又开的货栈,人流量再大一点,又开了酒楼,青楼,茶馆。基本上整个天雄城那一千多原住民全是给林天雄的产业打工的。后来人不够用又吸引了一大批流民。不仅减轻了帝国其他地方的压力,还能贴补天雄城的驻军开支。后来的皇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默许了林天雄的做法。

直到林天雄的成为城主的十几年后,朝廷为了嘉奖林天雄常年驻守边疆的功绩,加上为了给林天雄调遣帝国军队提供法理支撑,才特意授予了一个镇北侯的侯爵爵位。从那以后林老爷子的统兵调兵才算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