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刘邦:唉,朕的儿子中,为什么没有像朱棣那样能打的?(1 / 2)剧透历史:从大明朱元璋崩溃开始首页

但是,这场内战带来的损失,却是一点都不少。

这个时候跟匈奴人开打,不是好的时机啊,汉景帝心中暗叹。

不过,汉景帝自己感觉,自己的太子刘彻那代人,应该有充足的国力跟匈奴人开打了。

想到这里,汉景帝刘启又起了考考太子刘彻的想法,问:

“太子,父皇问你,这朱棣为啥要迁都到北平啊?”

年幼的太子刘彻,想了半刻,答:

“回父皇,光幕上也说了,如果不迁都,命令大将重兵屯集边境,恐怕大将的忠诚会出问题。”

“而且,京都需要重兵防守,边境也需要重兵防守,首都前移的确可以合二为一。”

汉景帝故意说:“这个父皇知道,既然大将未必信得过,那用皇子带兵呢?”

年幼的刘彻,想了想,答:“回父皇,用皇子也未必不出问题。”

汉景帝故意诱导刘彻:“哦,难道皇子血亲也不能信任吗?”

刘彻继续答:

“如果用皇子,是用太子带兵,还是其余皇子带兵呢?”

“如果是太子在外带兵,长年累月不在京师,实在不妥。”

“如果是其余皇子在外带兵,怎么能保证他们不拥兵自重,企图以武力夺取江山呢?”

对于刘彻的回答,汉景帝非常满意,但还是继续考刘彻,问:

“那按照你的意思,应该如何妥善地布防呢?”

刘彻答:

“这个好办,凡边境者,还是用外姓将军。”

“但是,边郡要切割得更小,这样不仅能防止军权过度集中在一个将军手里。”

“而且,还能减少每个将军负责的防区大小,面对敌军,能更迅速的做出反应。”

汉景帝非常满意:“哈哈哈,没错,我大汉就是这般设计的。”

“你作为储君,一定要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做的原因。”

汉景帝:“不过,一个国家的首都前移到边境,也是有弊端的。”

“那就是后代不行的话,很容易就适得其反。”

.......

【如果你复盘一下,这位在后人看来,热衷战争的永乐大帝的人生。】

【你会发现,他从出生的时候,就跟战争扯上关系了。】

【朱棣卓越出色的军事才能,实际不是随便而来的。】

【明成祖朱棣,是在战乱中出生的。】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

【五月,陈友谅兵寇池州,不久又传来陈友谅进攻太平的文书。】

【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就要接着进攻应天。】

【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作战。】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将在下一年称帝。】

【十二月二十四日,祭告太庙,为自己渡江后生的七个儿子逐一命名。】

【第四子命名为“棣”,此时朱棣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明成祖朱棣,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教育。】

【同年,七岁的朱棣与众兄弟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朱元璋认为七个儿子“宜习劳。用现代的人话就是多吃点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