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汉景帝:我一个打七个藩王都赢了,朱允炆只打一个燕王应该稳赢吧?(1 / 2)剧透历史:从大明朱元璋崩溃开始首页

【这些命令未必都曾经付诸实施,因为建文朝廷此后不久就夭折了。】

【但是,由于它们攻击了佛教和道教僧侣们的既得利益,这些政策无疑地疏远了宗教界,特别是得罪了佛教徒。】

【因此,许多佛教僧人都为燕王叛军效劳是不足为奇的。】

【他们的领袖是这位僭主的顾问,即和尚道衍,此人自1382年以来即已为燕王服务(他后来名姚广孝)。】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看着天幕上的内容,朱元璋则一脸复杂的表情地喃喃自语:“燕王叛军是什么意思?燕王说的应该是老四吧?难道老四造反了?”

底下的朱允炆心里暗暗想:“果然,这个骁勇善战、战场经验丰富的四叔,果然在未来造反了。”

朱允炆不动声色地想:“看来我得找个机会,趁早弄死他,就是不知道怎么说服皇爷爷,按照皇爷爷的脾气,未必能将四叔处死,有点棘手啊。”

.......

西汉,汉景帝刘启时空。

看到这个所谓明朝也有藩王造反,汉景帝刘启顿时就来了兴趣了。

“这个朱允炆的大明,怎么好像只有一个藩王造反的样子,朕做大汉皇帝的时候,可有七个诸侯造反呢?”

汉景帝刘启从自身的平叛经验来看,推测这个朱允炆的建文朝廷应该碾压燕王叛军。

刘启觉得,一个中央朝廷打一个地方藩王,不跟捏着玩一样简单吗?

不能怪汉景帝刘启这么想,要知道关东七国皆反的时候,举世动荡,这位暴躁的大汉棋圣命令周亚夫为主帅,三个月就以一打七,最后赢了。

刘启不免傲娇的想:当初单单敢举兵造反的七国,还没算其余观望的诸侯国,就可以在军力、粮食、人口、武器,跟中央朝廷同一个量级了。

可那又怎么样,天下如棋盘,朕单手镇压。哼!

堪称是古代的闪电平叛典型,声势如此浩大的七国叛乱,就给平下去了。

......

【朱允炆的建文朝廷削夺世袭封藩的政策的产生,是由于担心几个有野心的皇叔可能要发难,特别是担心燕王朱棣。】

【1370年以后,明太祖陆续分封了他年长的九个儿子(其中包括朱棣),把他们封在西北边境和长江中部,王位世袭;】

【这些藩王都是用来作为抗击蒙古侵略和镇压叛乱的支柱。王子们都享有巨额年俸和广泛的特权;】

【虽然他们在法律上对境内平民百姓不享有直接的行政权力,但他们每人都节制三支辅助部队,其人数在3000到15000之间。】

【为了确保中央朝廷对分封诸王的控制,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他的《祖训录》中曾定下了一系列条令规章来管束诸藩王的行为;】

【《祖训录》首次发布于1381年,后来又在1395年做了修改。】

【其中有一条规定:在新皇帝登基以后的三年时间内藩王们不许来朝廷,只能留守藩封。】

【可是,如果有“奸臣”在朝廷当道,诸王得准备他们的兵力,听候新皇帝召他们来“拨乱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