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厢房:
“爹,女儿买了纸笔,咱家送弟弟念书吧”,夏花道。
夏志安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阿花,咱村里没有私塾,镇上才有,去镇上念书,是需要很大的花费的。咱家目前的情况怕是供不起一个读书人。再等几年吧”。夏志安黯然道。
夏花现在手里有190多两,做事需要本钱,黑娃现在7岁,再等等也行,那时候可能就赚的多了,随即也就没有坚持。
上房:
“老头子,你有没有发觉孙女儿越发能耐了”。姜氏用后背顶了顶老爷子后背
“嗯,阿花出息了,我看以后还不止,可惜了,要是……”。老爷子没有说出来。
“你个死老头子,嫌弃阿花是闺女”,姜氏哼了一声。
“话不是这么说”。
“那你啥意思”?姜氏来气了。
“你这老婆子,说话就说话,还杠起了,阿花要是男儿,孙子一辈兴许能走出不一样的路”,老爷子耐心到。
姜氏听了也就没有言语。
……
夏花隔日早晨醒来时,老爷子他们从地里都回来了。
“姐,吃饭了,快,今日全家都要去打麦子。”黑娃急冲冲地在窗户外面喊道。
“就来了”,夏花也就没有做早操,赶忙到堂屋去了。
“爷,今天要打麦子啊,我也去”,夏花很是兴奋。
“那行,都去”。老爷子道。
饭后,曹氏去准备打尖的干粮,夏花也跟着去了。
不到一刻钟,一行人到了地里。
“娘,我跟着你”,夏花道。
“阿花,黑娃,你们过来”。
曹氏,夏花,黑娃一组,姜氏,辉儿一组。这两组的任务就是把小麦捆成一捆一捆的,每捆都必须得扎得结结实实。老爷子,夏志安,夏志全用长铁尖的修长木担,一边扎一捆从田间挑到村子西南角的打谷场。这可是力气活,一百多斤的小麦压在肩上,姜氏说中途不能卸下,累了只有左肩换右肩,因为一旦下肩,麦粒容易脱落。
直到申时,田里的麦子才全部送到打谷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