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转道扬州(下)(1 / 2)红楼霸王:项羽穿薛蟠首页

虽然宝钗认可了现在的薛蟠,但薛母显然还没有死心。

毕竟薛蟠再顽劣,那也是她亲生的。

现在变得再好,薛母也觉得有些别扭。

而她这样说,看似合情合理,好像都是为薛蟠打算。

但实际上,她写信给远在都中的姐姐,一来一回就是一两个月。

这并非是她看出薛蟠有什么阴谋,只是现在的薛蟠做什么她都要下意识的阻拦。

“若我所料不差,林家老爷的差事,应该是荣府背后帮忙。”

林家和薛家的家世都不差,但和荣国贾府这样的国公府相比还是逊色不少。

尤其是在官场上的能量,两家放在一起也没法和国公府相提并论。

可以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若只凭林如海前科探花的功名,正常该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可仅仅几年功夫,他就从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升任正四品的兰台寺大夫。

还领了巡盐御史这样的肥差。

这其中定有朝中重臣参与,甚至可能是多位重臣一起推动,才有可能出现的结果。

最大的可能,就如薛母所言,应该是荣府帮忙居中斡旋运作的。

“许还托了你舅舅,甚至是托了甄家同上荐本。”

通过薛蟠的记忆,项羽自然知道王家和甄家的地位。

他们两家都是荣府老亲,且在皇帝面前极有分量。

薛蟠的舅舅王子腾出任京营节度使,负责拱卫都城,其重要性自不必多说。

甄家则是有位老太妃,乃当今皇帝的生母。

可因景顺帝作为皇长子自幼养在当时的皇后,现在的皇太后身边。

且太上皇和皇太后尚在,景顺帝就不能越过皇太后加封生母。

这在所有人看来,都会顺理成章的认为,景顺帝对生母是有所亏欠的。

正因如此,景顺帝对老太妃的娘家。

也就是江南甄家,表现出了格外的优容。

甄家现任家主甄应嘉,既无爵位也无功名。

景顺帝却让他领了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的差事。

这個“体仁院”,顾名思义,取“体仁沐德”之意。

景顺帝派下此差事,在外人看来至少有两重含义。

一是对甄家,让世人知晓甄家身沐皇恩。

这就是告诉世人,景顺帝没有忘记甄老太妃的生身之恩德。

二则是,让甄家代景顺帝在江南宣扬皇帝的仁德。

大魏太祖起于金陵,因此江南之地多勋贵。

这些勋贵家中袭满了三世,大多就无爵可袭了。

太上皇当年为了安抚这些勋贵,就选择多次额外加恩。

在那些,或是功勋卓著,或是本地名望极高,或是再建新功的勋贵之中树立典型。

或是多袭一世,或是不降等袭爵,或是委以重任。

如林家,就多袭了一世。

只可惜林家人命薄,大多早逝。

即使多袭了一世也没能挺到现在。

如荣国贾府,上一代国公贾代善,就是没有降等,直接袭了荣国公的爵位。

如宁国公府,则是让贾代化领了京营节度使的职,算得上位高权重。

等景顺帝继位后,也学太上皇加恩。

但他不想让勋贵尾大不掉,加恩的规模就小了许多,且大多只是安排了差事。

少数勋贵出任封疆大吏,一些勋贵子弟则进了京营、五城兵马司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