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巡视盐政(1 / 2)贾府借居录首页

转日

荣庆堂,一阵轻风拂过,堂中的帘幔微微摆动,带来一丝凉意。

李纨携幼子贾兰,垂首向贾母请安,贾兰小小年纪,恭敬行礼,规规矩矩。

贾母望着贾兰,眼中满是慈爱,轻声道:“兰哥儿长高了些,近日学业如何?”

李纨忙答道:“兰儿日夜苦读,不敢有丝毫懈怠。”

正此时,一丫头匆匆来报:“老太太,有翰林院侍讲季晓岚季大人府上的下人前来传话。”

贾母与李纨对视一眼,纳罕不已。贾母问:“季大人有何事?”

丫头道:“说是请府上的赵澄公子去季府一叙。”

“哦?季晓岚?”贾母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可是天下名士,寻赵澄所为何事?因是转头对鸳鸯道:“你去把澄哥儿叫来。”

不多时,赵澄来到正堂,一身宝蓝色锦袍,腰系玉带,颇有几分儒雅,赵澄一一行礼。

贾母问及季府传话之事,赵澄恭敬答道:“回老太太,季大人是小辈的恩师。”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众人皆未想到赵澄能有这般名扬天下的老师。

李纨心思急转,暗忖若能借着澄哥儿这番机缘让兰儿拜在季大人门下,岂非天大的幸事,心中翻腾不已,面上却不曾表露。

贾母也颇为惊喜,道:“没想到季大人竟是你的恩师,当真是缘分不浅。”

赵澄谦逊道:“季大人与家父乃是至交,恩师念及旧日情分,这才收下晚辈。”

贾母点点头,又细细询问了赵澄的学业和近况,才放他离去。

贾府人多嘴杂,不消半日光景,赵澄恩师乃是季晓岚一事便不胫而走,府内一时心思各异。

赵澄心下忐忑,自打上次拜见老师后,这几日未曾温书,老师看着性子洒脱随和,实则待学生严厉。赵澄深怕恩师考教学业,是以难免心下惴惴。

赵澄随着季府下人,来到季府。

季府书房,季晓岚端坐于书桌前,手中拿着一卷书,目光深邃,师兄季汝似侍立一旁。

见赵澄到来,季晓岚放下书卷,微风和煦道:“澄儿,你来了。”

赵澄恭敬行礼:“学生见过恩师。”

季晓岚摆手示意他免礼,道:“你莫要担心,今日叫你来,并非为了考较学业。”

赵澄顿时松了一口气,旋即又有不解,问道:“那老师……”

季汝似道:“我父亲升迁了,新任右都御史,不日将赴任。”

赵澄闻言惊喜,忙道:“恭喜老师高升。”

季晓岚点头,面色无异,道:“此次升迁,实是圣上另有要务,需外出巡视一番,”顿了一顿,又道:“此次出行,恐要数月不能归家,但你的学业却不能荒废。”

赵澄道:“老师请放心,学生自当努力。”

季晓岚继续道:“我虽是你的老师,但在格物和算学这两门学问上,却并不擅长。为此,我也为你找了一位新老师,他于我有提携之恩,更是当世大儒,乃当朝大司空卢统勋卢大人。”

赵澄惊诧于老师的大手笔,分分钟就将自己推荐给了大司空当学生,心中连连感慨,惊喜道:“学生多谢老师栽培。”

季晓岚又道:“卢大人学识渊博,特别是于格物与算学一道,十分擅长,你若能跟着他学习,也是你的一番造化。”

赵澄微微点头,心中却暗自思量:“不知恩师要去何处?”

他想到此处,便问道:“恩师,不知您此番外出,所为何因?”

季晓岚思忖片刻,道:“如今天下大旱,粮食紧缺,西北的准噶尔又蠢蠢欲动,皇上急需钱粮以解燃眉之急。但两淮的盐税却逐年减少。我此番前去江南,便是要查明缘由,找到解决之道。”

两淮盐业,赵澄没想到是和林黛玉的父亲有关,疑惑道:“可是圣上对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心有不满,起了替换的心思?”

季晓岚并不答话,而是转头说起了另一件事,“当今圣上御极十数载,期间勤政爱民,刷新吏治,变法创新,却没想到这几年国事却又开始艰难维系,重要原因就在于这国库入不敷出,而两淮盐税逐年减少就是原因之一。”

赵澄闻言,心中一动,道:“皇上难道又动了改革盐税的心思?”这可是调整利益格局的大事,涉及千万人的身家,一个不留意可就是万劫不复。

季晓岚摇头,并不答话。

赵澄闻言在那思忖了片刻,心下倒有一个成法,想要和盘托出,却又止住了。

季晓岚看赵澄欲言又止的模样,问道:“可是想到了什么法子?”

赵澄听闻恩师问起,眼睛一转,决定不再藏拙,回道:“学生倒是听闻一种票盐法,或可一试。”

季晓岚皱眉思索片刻,道:“票盐法?你可详细说来。”

赵澄便将前世光绪年间的票盐法改革细细道来。季晓岚听后,陷入沉思,过得一盏茶功夫,缓缓道:“若真是施行此法,倒也并非非要林如海不可了,此法若行得通,或可解盐税之困。不过……”顿了顿,他郑重说道,“此法以后千万莫要再对旁人提起。”

赵澄心下一凛,前世光绪年间方才行的此法,而施行新政陶澍,却多受世人诽谤。因是忙道:“学生省的厉害,毕竟涉及千万人的身家,学生也从未对外胡言乱语,一切听凭老师定夺。”

赵澄又心道,事涉自己,林如海的事也没有定论,林妹妹那里也须得瞒了。

季晓岚欣慰点头,道:“此事我自有主张。”言罢又给了赵澄一封信,“我已修书一封,过些时日,待我离京后,你便携此信拜访卢大人,能否入得他的眼,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赵澄心中感激,再次行礼道:“学生谨遵恩师之命。”

正事谈完,恩师留饭,老师家中厨子手艺颇佳,赵澄欣然应允,老师吩咐师兄汝似前去安排。

师徒二人书房内相谈甚欢,师娘马氏领着一个姑娘进的内中。

恩师似有不悦,师娘马氏却和颜悦色,对着赵澄说道:“澄儿你也算不得外人,我和你师父,这眼前就只有你三哥汝似和四妹汝茗侍奉身前,汝似你见过了,你这妹妹汝茗却还没有见过,来,汝茗,给你这赵家哥哥见礼”

只见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进的前来,向着赵澄一福道:“汝茗见过赵家哥哥。”说完还眨巴着大眼睛打量了赵澄一番。

赵澄一时慌张,连忙起身回礼,眼角扫了一眼,这姑娘生的好生漂亮,肌肤白里透红,娇俏可人,身量不高,身条比例却极佳,十成十的美人坯子。